相關新聞

【王文靜看世界】黑夜前行18年──300億電纜王國的73座電廠

文/王文靜

39歲,接掌上市公司總經理。大亞電纜沈尚弘看似燦爛的前程,實則接掌董座沒幾年後,就陷入「黑暗18年」。此後,年度平均股價在票面值10元以下,偶而才浮出水面。這不是2、3年,而是18年淪為「雞蛋股」,有時甚至5元都不到。

別告訴我,誰能辦得到?我不相信,太難了。在「品味私塾Club」,我與沈尚弘對談:企業轉型的踟躕18年,2場風暴。

第1場風暴:2008年,主要原料銅價崩跌,極短時間從1萬美元跌到2000美元。「好恐怖!」我倒抽一口冷氣,這年他們虧了8.9億,把過去幾年的獲利就一年就沒了。

第2場風暴:7年後,銅價再一次凌遲式的下跌。公司再度虧損。

風暴中的黑夜,垂直墜落的感覺,他驚恐過。有人問他,為什麼任著銅價從1萬元跌到2000元,不避險?他剖析人的心理:「當1萬元跌到8000元的時候,你會後悔,1萬元的時候沒去避險。跌到8000元時猶豫,隔天醒來就跌到6000塊。現在6000塊了,我會不會避在6000塊最低點?猶豫了兩三天,2000元就到了。」他說,過程真的是痛苦。腦子不斷地想著,公司到底有沒有承受虧損的能力?

在黑夜的風暴中,他覺察到銅價波動的高風險、企業轉型的必要,奠定今天300億營收之路。去年,大亞營收創歷史新高,規模是初上市的近6倍,領域已不只電纜。年度平均股價,突破新高。是如何走出黑夜的?

作者(左)與大亞電纜董事長沈尚弘對談。圖/品味私塾提供

黑夜前行是心性的學習:「不好的日子也要過,就想著壞日子少一天了,好日子比較快來到。這是經過很多苦難後的體悟,人生就是苦難,苦難就是磨練。」

他想辦法走出一條新路,往不同領域擴張,也往海外擴張。但哪裡才能探出新路?

有一個探試,他走了11年,卻在此迷路11年。「運用處理銅線的能力,往半導體產業移動」,看似接近,但低估了隔行如隔山的產業與技術。「非常痛苦的決定。撐了6年、7年,叫你收掉?過去放下去的資源不是白費嗎?拖愈久,愈難做決定。一個新事業要給它多少的耐心,怎麼去判斷要不要繼續支持?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要半途而廢嗎?泉水就要冒出來了?」

半導體探路失敗,最終虧了7億元,一堂「7億學費」的課。我說:「好苦的酒」。

他說:「跌倒,也要撿一把沙。」他繼續探路,失敗沒有少過,他會掙扎,自己做的決定為什麼都是錯的?終於在能源布局的太陽光電找到契機,從賺「銅金」到跨入「綠金」,大亞綠能旗下已有73座太陽能電廠。黑暗前行的跌跌撞撞後,大亞不再只是電纜公司,一如含水過冬之後的田螺。

「從我當CEO到現在,做了非常多的錯誤決定,但還好,那些錯誤並沒有造成致命的傷。」那些沒致命的錯誤,成就不一樣的沈尚弘。如果成功前夕必須經歷這麼多的失敗,這也太苦澀,太挑戰生命的韌度。在CEO高陣亡率的時代,我佩服他在黑暗中的沉著,也隱隱感到他背負的家族使命。

看著他,我不由地想起「老鷹之歌」: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我寧可是一隻麻雀,也不願是一隻蝸牛。沒錯,如果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麻雀?蝸牛?如果能在天空自由,誰想被圈在地上。從小被父親期許的沈尚弘,即便想成為自由灑脫的麻雀,也當不了。年輕接棒,外人看似冠冕堂皇的頭銜,卻是無法自由選擇的人生劇本。不只他,這是多數第二代繼承者的宿命,只有極少人能交出好本子。

電力通訊是轉型後的新契機。 圖/大亞官網

19 06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