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走進大西南】西南民族的蛇傳說(下)

文/出谷司馬

在中國大陸南方的海南島上住著一群人,他們是中國大陸法定55個少數民族之一的「黎族」。在他們的祖源神話中,認為自己是蛇的後裔。

黎族世居於海南島的中部與南部地區,跟中國古書當中提到的百越族群分布地域相近,因此一般都認為他們與歷史上的百越有著深厚的淵源。若從語言分類來說,黎族屬於「壯侗語系」中的「黎語支」,在語言上跟本專欄曾經提過的壯族、侗族,算是比較相近的族群。

海南島中央有一座黎母山,是黎族人的發源地。相傳在很久以前,海南島尚無人煙,有一天雷神經過這裡,發現海南島是個美麗的仙境,於是變出了一顆蛇卵,放在島中央的高山上接受天地靈氣的孕育。

圖/Pexels
 

隔年農曆三月三,雷神再次來到海南島,祂降下一陣雷擊將蛇卵震裂,沒想到蛇卵中竟走出一位美麗的姑娘。雷神為姑娘取名「黎」,而她就是黎族人祖源傳說中的「黎母」。

阿黎姑娘居住在杳無人煙的島上,難免感覺孤單寂寞。一天,有名年輕男子渡海來到海南島,在山中遇到了阿黎姑娘,兩人互相吸引,於是成為了夫妻,而他們的後代就是黎族子民。

因此每年到了農曆三月三,黎族人就會到黎母山上的黎母廟祭祀黎母。一方面歡慶黎母在這天破卵而出,一方面也祈求黎母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每當春雷響起,黎族人也會想起黎母誕生的故事。

從黎母山到黎母的故事,象徵著黎族人以蛇為祖源的想像。事實上,黎母山的海拔不過一千四百多公尺,卻是海南島上綿延最長的山脈,擁有豐富多樣的熱帶生物,也因此造就出黎母的傳說。而蛇在黎族人的生活中,也成為了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

例如,農曆三月三的時候,黎族人會在墓地供奉食物和香火祭拜祖先,祈求庇佑。如果在祭祀過程中恰巧遇到蛇,黎族人會認為這是祖先顯靈,並因此將蛇視為神聖的象徵,絕對不可傷害牠們。

另外,黎族以豬、鼠、牛、虫、兔、龍、蛇、馬、蚊、猴、雞、狗日為十二周期記日,其中蛇日就是黎族的「吉日」,他們會以這天作為工作生產的好日子,也會選擇蛇日來完婚。

另一個與蛇相關的習俗,則是反映在黎族女性的紋身上。民國時期的民族學家劉咸,曾對黎族紋身進行研究,發現「美孚黎」(黎族的一個支系)婦女,常在臉部和四肢紋上蝻蛇(也就是大蟒蛇)狀的圖案,因而被稱為「蝻蛇美孚」。這種紋身不僅具有審美功能,也蘊含著宗教與社會意義,被視為保護符,能驅邪避禍,並維繫與祖先的聯繫。

可見,蛇的吉祥象徵不僅深深烙印在黎族人的心裡,也刻畫在他們的身體上。

14 02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