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台中市安和國中 妙想創藝美感校園

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

台中市安和國中曾獲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最美共讀站」等殊榮,為了強化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善用巧思、惜福愛物觀念,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將寶特瓶與廢紙變身為藝術品,化腐朽為神奇,落實環保,作品還受邀校外展出。

位於大肚山麓的安和國中,鄰近東海大學,在1980年代末期因產業發展,由地方居民爭取設立國中,學校自1994年起招生,以學生多來自「福安里」與「協和里」,因此校名定為「安和國中」,又有「安定祥和」、「安和樂利」之意。

安和國中課程多元,在音樂、美術、體育及舞蹈方面都有傑出表現,曾榮獲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特優獎、台中市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發現美的角落-美力磁場獎」金牌等殊榮,不僅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也發掘出自身潛能。

校長柯瓊華表示,安和國中除了重視美感教育之外,也努力促進品德教育及閱讀能力的提升,透過《人間福報》讀報教育,建立學生正確知見、建立良好品格,以「藝文輕旅行」走讀地方,獲得107學年度教育部「閱讀磐石績優學校」。

?藝文輕旅行  創藝動手作

柯瓊華指出,學校每學期辦理「藝文輕旅行」活動,帶領學生至台中市知名藝文據點參訪走讀,例如台中文學館、「暖心書屋」茉莉二手書店、秋紅谷、誠品市政店、科博館植物園、刑務所演武場(國家漫畫博物館)等,讓學生身歷其境,藉由耳聞眼觀,一窺藝文世界之堂奧,並激發愛護鄉土之情懷。

學校也會利用午休時間定期辦理「午茶時光」講座,邀請具有專長的學者、專家、校友及家長,進行知性、理性和感性的午間饗宴,引導學生自發性地愛上閱讀,樂於學習,除了提升心靈層次,也強化藝術與人文素養。

為了強化環保意識,鼓勵學生「做中學」,學校在企業的經費挹注下,由美術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廢棄物進行創作,例如寶特瓶化身為鯨魚、廢棄木製成課桌椅等,學生們也都能善用巧思,進行各式創意展品設計。

柯瓊華表示,有一名缺乏自信、個性怯懦的資源班女孩,對於手作課程極有興趣,雖然不具天分,仍鼓起勇氣報名參加課程,從創意發想、設計、建構到完成,都展現極高的參與度,她的積極與努力獲得組員肯定,也都給予善意的建議及協助。

後來,學生們以寶特瓶和廢紙創作出「地水風火-元塑四大精靈」,並入選「世界環境日『創意點點名』校園發想列車」成果展,作品赴校外展出。在學生朝會時,這名資源班女孩從校長手中接過獎狀,情緒非常激動,因為這是她國中三年生涯中,第一次上台接受公開表揚,而這張獎狀,也為她增添無比的榮耀與自信。

?學生才藝秀  人道關懷情

每年歲末年終時,師長會帶領音樂班等學校藝才團體,前往老人之家或育幼機構演出,培養學生以柔軟、理解的心關懷他人;學校也會邀集家長到校品茗、欣賞春聯揮毫,在茶香、墨香、書香嬝繞中,呈現校園尚品、安學、敦和之美。

此外,學校也會結合母親節、教師節等重要節日,鼓勵學生書寫感恩卡及祝福卡,透過有溫度的文字,傳達對師長、親友的謝意及祝福。而美術班學生則由美術教師引導以畫傳情,將感恩的話,用文字、圖畫表達。

晨讀時間,導師除了陪伴學生讀報之外,並規劃「福報剪報」,以《人間福報》刊登的精彩內容進行剪報,分享心得。校長柯瓊華也鼓勵老師以社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公眾事務與國際現況,培養獨立思辨的能力。

柯瓊華表示,閱讀習慣的建立,需要老師的身教、學校的境教及閱讀課程設計與執行等三管齊下。有一名學生在讀完《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後,分享佐賀阿嬤的語錄:「讓人察覺不到的,才是真正的體貼,真正的親切。」這名學生還 與同學共勉,要做到「真正的體貼」。

「透過閱讀與讀報教育,多數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變得更有禮貌了!」柯瓊華指出,學生上學進校門時,會主動向愛心義工、警衛及導護老師道早問好;在校園巧遇師長,也會禮貌致意,雖然這只是基本的生活儀節,卻是力行「三好」的開端。

16 12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