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微文創大翻轉】永樂宮壁畫 宏偉磅礡封神世界

范愛珠臨摹的金母元君壁畫。圖/新華社

永樂宮壁畫搬遷實景展示。圖/新華社

永樂宮遷建工程參建工匠名單。圖/新華社

永樂宮壁畫《朝元圖》複製品一角。圖/新華社

永樂宮三清殿外景。圖/新華社

來自成都的研學團隊在永樂宮臨摹室畫畫。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皓

近三百位道教神祇,從表情到服飾無一相同,他們相互獨立而又三五成群,若有所思、耳語相向、怒目圓睜,如一幅幅定格的彩色膠片,下一秒似乎就能聽到嘈雜熱鬧之聲。

這就是永樂宮元代壁畫《朝元圖》,所謂「朝元」,即朝謁元始天尊。畫師在四百多平方公尺的牆面上,以傳統的對稱形式,畫出二百九十位神祇的朝拜隊伍。畫中人物主次分明,男女老幼,壯弱肥瘦,動靜相宜,文武相間,素有「東方畫廊」的美譽。

日前,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獲得第三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電影中,商王殷壽、姜王后、東西南北四大伯侯,他們的頭冠、服飾等造型靈感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這幅《朝元圖》。導演烏爾善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永樂宮的壁畫構成了整個「封神世界」的基礎。

眾仙朝元滿壁風動

三十五年前,當烏爾善還在中央美院讀書時,偶然的一次下鄉寫生,就被永樂宮壁畫深深震撼,至今難忘。

「壁畫非常大,超過四公尺的高度,一般寺廟道觀很少有這麼大通頂的壁畫。」烏爾善回憶說。他從小學習美術,印象中在紙上畫一個四十公分的人像已經很難了,更別說在牆上畫得如此線條流暢、氣韻連貫。

永樂宮位於山西省最南端的運城市芮城縣,創建於公元一二四七年至一三六八年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與北京白雲觀、陝西重陽宮並稱為全真教三大祖庭。

據永樂宮元代碑刻記載:「唐末以來,士人即其故屋……為呂公祠,每遇毓秀之辰,遠近士庶畢集其下,張樂置酒終日乃罷。」後易祠為觀,一二三一年(元太宗三年),觀毀於大火。正值全真道大興之時,全真弟子丘處機被尊為元朝國師。一二三二年,元太宗敕令「升觀為宮」,進封呂洞賓為「天尊」,並派遣河東南北兩路道教都提點潘德沖主持興建「大純陽萬壽宮」,因地處永樂鎮,後俗稱永樂宮。

山西省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院長席九龍說,永樂宮壁畫屬道教壁畫,現存壁畫面積一千零五點六八平方公尺,主要分布在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四座元代建築內。

龍虎殿、三清殿是以傳統工筆重彩勾填畫法,繪製了統領山川田野的護衛神祇、道教諸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大場面,將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社會歷史擬人化,探索宇宙自然規律,集中表現了道教「萬物歸元」的思想。純陽殿、重陽殿是以青綠山水連環畫的方法,繪製了呂洞賓、王重陽一生的傳記故事,表現了道教懲惡揚善、扶危濟貧的宗旨,以鞭撻惡勢力、嘲諷為官不仁者為己任的人生態度和「敬天愛民」的人本思想。

擔任永樂宮講解工作的孔新芳說,永樂宮壁畫的精華就在三清殿內。步入三清殿,迎面便是供奉三清雕像的神龕。站在壁畫前仔細觀察,每一根線條、每一筆勾勒都非常精細流暢,線條長有丈餘、短不足寸、粗近釐米(公分)、細如髮絲,最令人驚歎的是一丈長的線條常常不見接筆停頓的地方,運筆流暢似一氣呵成。

「永樂宮壁畫有仙氣。」電影《封神》三部曲美術指導兼造型指導葉錦添表達了他對壁畫的感覺,「畫面中一排人物走在那邊,你不覺得他們很悶,也不會覺得很擠,整體是互相協調的。」

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朝元圖》畫面平均高度約四點四公尺,總長約百公尺,總面積超過四百平方公尺。整幅作品構圖宏偉、氣勢磅礡,畫面中的八位主神高達三公尺,最低的玉女也有一點九公尺,人物前後排列達四層之多,雖有坐立、俯仰、正側、面背等不同姿態,但都隨著自己的領班,共同拱衛三清,井然有序。

衣冠服飾無一雷同

參觀永樂宮壁畫的遊客無不對畫中人物形象嘖嘖稱奇。近三百位神仙人物畫像,個個面型豐滿,表情生動,衣冠服飾無一雷同。

二○一六年九月的一天,電影《封神》三部曲團隊一行約二十人來到永樂宮考察,他們在壁畫前仔細琢磨,分析某個形象比較像電影裡的哪個人物,能否拿過來用,怎麼去做調整。

烏爾善介紹,比如殷壽的形象來自壁畫中的白虎星君,既是王者又是武將,特別彪悍魁梧。而姜王后的形象,來源於壁畫中的一位女性神祇頭戴鳳冠的華麗形象。殷郊三頭六臂的樣貌,則來自壁畫裡的天蓬大元帥,青色的臉、金色的頭髮,非常猙獰又十分傳神。幾位伯侯的形象都來自二十八星宿,頭戴進賢冠的樣式直接源於壁畫,稍微調整了一些細節,加入了殷商的圖騰和紋樣。

「我們的視覺元素百分之三十來自殷商文物,百分之七十來自永樂宮壁畫。」烏爾善補充說,電影的參考文本是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和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試圖從它們誕生、講述的年代尋找作者眼中的「封神世界」,在山西各地尤其是永樂宮找到了答案。

范金鰲、范愛珠父女傳承  把壁畫看得比命更重要

在永樂宮遷建工程展廳內,擺放著一幅金母元君等比例臨摹圖,畫術精良、惟妙惟肖。這幅出自永樂宮工作人員之手的作品,受到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主任李松的點讚認可。

這幅臨摹作品的作者名叫范愛珠,她是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陳展部的負責人。這些年,每當范愛珠走進壁畫臨摹室,總會情不自禁地全身心投入其中。「我總覺得我父親就坐在這裡,好像是他拿著我的手在畫畫一樣。」

用心探索壁畫靈魂

范愛珠的父親叫范金鰲,曾是永樂宮文物保管所副所長。一九八○年代,隨著永樂宮對外開放,前來探訪的學者、遊客、媒體日益增多,帶來管理和保護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壁畫,范金鰲用近五年的時間組織臨摹了三清殿壁畫。這幅作品陳列在大殿旁的壁畫臨摹室裡,至今仍是十幾所美院學生的教學範本,每年接待五千多名師生。

范金鰲在〈八○年代永樂宮壁畫臨摹始末〉一文中寫道,「在臨摹過程中,大家經常一起討論、交流經驗,互相取長補短,青年畫家向老教授學習,在生活工作中主動幫助老教授做些力氣活,老教授熱情指導青年畫家……大家都能主動互相學習,這就保證了摹本的質量……在臨摹過程中,畫家們付出艱辛的汗水,在四、五公尺高的高架上,一畫幾個小時,只能靜靜作畫,晚上常常加班到十二點。」

完成臨摹任務後的十幾年,范金鰲依然「筆耕不輟」,不斷尋找和探索壁畫的靈魂。「我父親除了吃飯、上廁所,都在畫畫,他把壁畫看得比他的命更重要。」范愛珠說,自己上小學的時候,父親常常因為畫畫忘記接送她,她為此「懷恨在心」,十分叛逆地表達出對畫畫的厭惡。

我的時間也不夠用了

數年後,父親病危之時,還在想著讓女兒推輪椅帶自己去大殿看一看。「當時對我的觸動是最深的」,回憶起這段時光,范愛珠眼裡泛著淚光,聲音哽咽。

二○一三年,范愛珠開始走上繪畫之路,她外出學習、不斷鑽研,進步也來得很明顯,大大小小畫了一千多張,成了業內小有名氣的畫家和壁畫修復傳承人。

「有次跟姑娘聊天我還說,現在理解你姥爺當時說時間不夠用了,我現在覺得我的時間也不夠用了。」范愛珠說。

在永樂宮景區的文創產品店鋪,壁畫主題的畫冊、抱枕、絲巾、T恤、背包很受遊客歡迎。「當前已經開發了四十餘個品類、一百三十多種產品,在《封神》第一部熱映的同時,很多文創產品一度脫銷,其中不乏設計精美的高端產品。」山西聚晟文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樊逸飛說,計畫在省內多個景區開設文創店鋪,更好地把永樂宮的故事和文化講出去。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04 12 2023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