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右手煉油左手鍊字 催生《拾穗》

《拾穗》是台灣戰後第一本純翻譯雜誌,創刊於一九五○年五月一日。圖/取自高雄文學資料庫

【本報台北訊】一九五○年代的台灣百廢待舉,高雄中油煉油廠在兩岸斷航後無油可煉。那時煉油廠工程師一如今日的竹科工程師,都是知識精英。閒得發慌的工程師提議辦一本專門翻譯國外著作的刊物,催生台灣第一本純翻譯雜誌──《拾穗》月刊。漫遊者文化近期出版張綺容撰寫的《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介紹當年那批「右手煉油、左手鍊字」的工程師,如何啟發台灣人三代心靈。

擁廣大讀者群  譯叢單行本很暢銷

催生《拾穗》的靈魂人物是出身中國大陸浙江的金開英,二戰後來台擔任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主任委員,招考大批大陸理工精英派赴高雄煉油廠。一九四九年共軍攻占上海後,高雄煉油廠斷了生意,人心惶惶。旗下大將馮宗道提議創辦翻譯雜誌,讓這批工程精英「譯而不述」、不要胡思亂想,獲得金開英大力支持。

《拾穗》於一九五○年五月一日創刊,一九八九年四月一日停刊,每月出刊不曾中斷。刊物內容以有價值的科學、藝術、經濟、文藝、娛樂、體育等文獻為主,希望能引起讀者對各方面研究的興趣,其中文藝方面的類型包含小說、世界遊記、傳記文學、影劇與音樂評介、新詩等,以翻譯作品為主,同時也向外徵稿。

《拾穗》雖創辦於中油,但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譯叢單行本也相當暢銷,不僅刊出大師名作,也翻譯科學新知如〈美國人對氫原子彈的恐怖病〉。經典電影《教父》原著小說於一九六九年出版,《拾穗》一九七○年便開始連載。

打開青年眼界  孕育多位知名譯者

《拾穗》同時也培育眾多譯者如鍾肇政,打開一代青年的眼界。透過《拾穗》,林懷民接觸到西方舞蹈;《拾穗》發行量遠勝《皇冠》雜誌,也比《現代文學》更早譯介歐美現代主義作品,讓白先勇、平鑫濤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壯志。其他如台鐵的《暢流》雜誌、台糖的《野風》雜誌也受其影響。

而關了大批政治犯的台東泰源監獄擔心犯人無所事事,特准犯人翻譯投稿,其主要的投稿園地便是《拾穗》。據估計,泰源監獄所收到的稿費一個月最高可達二十五萬元。

22 11 2023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