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身心一體】律動是最佳靈修

圖/聯合文學出版

 

所有的運動,最後都要回歸身體的流動;也就是保持身體動作的靈活度。(示意圖) 圖/123RF

 

文/孫崇發、陳慕純

人生有兩大功課要學習:健康與快樂。

隨著科技發展、環境衛生的改善,人們的健康,有相當的改善,平均壽命延長至八十歲。

但是隨著文明進步,人們的快樂並沒有相對增加。由於生活模式的變化,3C產品的複雜化,人們沉迷網路遊戲;各種毒品毒害人類。生活步調愈來愈快,擾亂人們的自律神經,超越了人們的適應能力,使得不快樂(容易生氣)的人增加。

心理學與佛法,認為這些都來自於執著,很多人求助於心理專家或宗教心靈導師;但是,口頭的心理輔導或法師開示,要花相當的時間。

腦科學發現,首先讓身體流動,也就是律動,會增加相當的腦內啡,體驗快樂與喜悅,是打破執著的好方法;因此,有專家認為:律動是最佳的靈修。

靈修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意識到最高的境界;也就是喜悅、安詳、法喜充滿。

靈修的解釋為狂喜(Ecstasy)或成道;心理學稱為心流(Flow)的現象,也就是樂在當下。

腦科學認為全然的快樂,需要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腦內啡成分。研究指出:律動是最具有完整快樂內容的活動。

佛法所謂的正念(Right Mindfulness)包括:尋(集中目標)、伺(保持注意力)、喜(對目標有興趣)、樂(歡喜知足)、一心(樂知合一),跟心流的內容一樣。

基督的祈禱與佛法的靜心(禪定)也可以達到靈修的高度;過程會比較長,當然也很值得。

律動可以用較短時間,達成樂在當下;沒有各種形式的干擾或負擔,很容易達成身心合一的境界;活出快樂的自己。

運動的最大目的

律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也可以融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有如宇宙大如星球,不停自動旋轉;小如電子、中子,也不停自轉。讓身心情緒,永遠保持正面,就能樂在當下。

所有的運動,最後都要回歸身體的流動;也就是保持身體動作的靈活度,打破硬梆梆的身體。律動的重點,在於讓身體流動。

就如同情緒的流動,想要愉悅,「進入心流」是保護頭腦最好的方法。身體流動跟情緒流動(心流),是相輔相成的。

身體流動的好處,包括:

1.由於筋骨流動,不會有筋骨痠痛的問題──目前腰痠背痛已經成為世界普遍的現象。

2.改善血液循環,免於頭暈、心血管症狀、末梢循環不好。

3.增加幸福感,因增加快樂元素:腦內啡、血清素、催產素。

4.有助深度睡眠,減少失智、恐慌、憂鬱。

5.強化免疫力與抵抗力。

(摘自《正念與心流:腦科學解說佛法》,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簡介

孫崇發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參加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肥胖醫學訓練,國立宜蘭大學理學榮譽博士,美國檀香山大學榮譽博士。曾任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舉辦過亞太地區肥胖學術研究大會。

現任:TOTALIFE國際機構總裁、人人體重管理基金會董事長。另著有《健康三通》、《排毒享瘦不復胖的祕訣》。

陳慕純

抗癌名醫,行醫40多年,2001年罹患血癌,2004年開始自行研究透過飲食呼吸的自然療法,兩年後痊癒。致力推廣不依賴藥物的自然健康療法。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大醫院內科醫師,現執業中。另著有《內科學精華大全》、《內科學講座》、《基礎醫學總整理》、《疾病痊癒靠自己》、《驚異的飲食療法》、《快樂無憂靠自己》、《夜夜好眠靠自己》,以及(與吳妍瑩老師)合著《排毒瑜伽》、《陳慕純醫師健康教室》等書。

03 11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