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烽火船說 穿越時空考古看水下文化資產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你知道台灣有8處列冊的沉船遺址嗎?這些多是在二戰時期航空戰中船艦遭空襲沉沒的歷史情境,科工館展場還搭配射擊模擬裝置與投影,讓觀展者如臨其境,並能從15件戰爭沉船出水遺物真品中考古及探索,理解水下資產背後的歷史脈絡及價值。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正推出「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透過展覽,詮釋歷史與科技的跨域整合,民眾還能透過3D列印文物模型及互動裝置,探索出水文物的故事。

展覽聚焦於「戰爭與沉船」,還能透過AR探索解謎、多媒體沉浸劇場與實體文物的交錯,認識海戰歷史,更特別的是,民眾還能爬梳8處列冊沉船遺址,一睹經歷戰火的沉船出水文物,理解水下文化資產具有的歷史意義及其保存的價值。

在展場中,民眾循觀展動線進入時空隧道,探索海底歷史殘骸與地表科技的文明,四大主題展區有「台灣海洋戰爭史」,主訴自明清時期至二戰橫跨300年的台灣重大海戰,包括金門料羅灣、安平、澎湖與高雄等地的戰役現場。

有趣的是,觀眾只要踩踏地圖即可觸發互動影片,藉由古卷風格地圖與戰火特效,讓觀展者有沉浸感。

第2展區「台灣沉船故事」主打亮點是「烽火船說之海空對決」沉浸式劇場,重現1944年於二戰時期航空戰中船艦遭空襲沉沒的歷史情境,還能看到從繁華到火光四起的港口景象,呈現戰爭瞬間的衝擊。第3展區「烽火記憶-戰爭沉船文物」揭示8處已沉船遺址,並展出15件沉船出水遺物真品。第4展區「守護與永續」透過以互動遊戲「潛水考古大挑戰」與「文物修復師」等裝置,建立民眾文物修護的觀念,讓歷史永存。

科工館指出,在水下文資保存法制推動、水下考古專業培育到展覽教育的推廣,已逐步建置了水下文化資產守護體系,鼓勵更多人觀展,讓封存於水下的歷史記憶甦醒,並了解水下文資保存的文化及歷史責任。

高雄科工館推出「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讓民眾透過展覽爬梳海上烽火足跡。圖/科工館提供

15 07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