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差一點就不一樣

文/莫洱

圖/樹下繪本

食鹽是「氯化鈉」的俗稱,這種嘗起來鹹鹹的化學物質除了作為調味劑,帶給食物風味以外,也是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是身體裡電解質的主要成分。電解質的功能,在於維持體液平衡,促進神經訊號傳導,以及控制肌肉的收縮與擴張。就因為是生命所必須,所以在古代,食鹽的貿易是十分重要的事,往往牽涉到城市的興衰,也曾引起大規模的戰爭。

然而吃下高劑量的鹽,卻會引發高血鈉症,這是一種血中鈉離子濃度過高的疾病,患者會出現意識不清、肌肉痙攣、抽筋等症狀,嚴重的話,會造成死亡。

2013年在新北市就發生了一件不幸的高血鈉症致死案,由於受到公眾的矚目,自然引來新聞媒體大篇幅的報導跟評論,然而有一則關於食鹽中鈉對人體作用的描述,實在錯誤到讓人搖頭嘆息。有所謂的名嘴在電視頻道上,以鈉金屬遇到水會產生爆炸的現象,來解釋高血鈉症;他說:「如果把鈉(金屬)加到你的細胞去,因為我們身體裡面70%都是水,你的細胞是一個個被炸毀的,所以才會這麼慘!」

灰白金屬 遇水爆炸

鈉「金屬」是一種質地柔軟的灰白色化學物質,反應性非常活潑,遇到水確實會產生爆炸,除非是在實驗室,我們在一般日常環境中,是不會接觸到鈉金屬的。至於家裡白色結晶狀的食鹽,雖然也含有鈉,我們卻可以放心地拿著它,去調出好味道來,而不用擔心炸毀一鍋湯。

兩個都有鈉,分別在哪裡呢?

鈉金屬結構裡帶正電的質子數目跟帶負電的電子數目一樣,稱為是原子態的,但是一旦原子在外層得到或者失去電子,就成為了離子;食鹽,也就是氯化鈉的鈉,正是少了一個外層電子的鈉離子。儘管原子態跟離子態只在外層電子數目上有分別,卻因此導致的穩定性、結構、鍵結等方面的不一樣,就足以讓兩者的物理與化學性質截然不同。

高血鈉症是由高濃度鈉離子所引起的人體滲透壓失調的疾病,以細胞被鈉金屬炸毀來描述,的確讓人啼笑皆非。

「硫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膏,是製作傳統豆腐或豆乾會用到的固化劑,沒有石膏,豆漿就不會凝固成豆腐,也因為有鈣離子的成分,所以說,豆腐與豆乾是補充鈣質的好食物。硫酸鈣裡的硫酸可不是那個有高度腐蝕性的強酸溶液,而是少了兩個氫的硫酸根離子。硫酸根所組成的化合物統稱為硫酸鹽,除了硫酸鈣之外,還有硫酸鉀、硫酸銅、硫酸鋇等等;硫酸鉀是一種常見的肥料,硫酸銅可以作為農藥,硫酸鋇則被用在消化系統的X光檢查上。

化學重組 改變物質

化學反應是一個或多個物質(稱為反應物),經過原子外電子的重新排列、得到或失去,包括化學鍵的斷裂與重組,轉化為不同於反應物的新物質(產物)過程。

鈉金屬跟鈉離子不一樣,硫酸根離子跟硫酸溶液是兩回事;舉這兩個例子在於說明,在科學的領域,不能夠馬馬虎虎,望文生義,如果要進行相關的評論或解說,還是要找真正的專家才是。

05 06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