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國際拔河日 談拔河

文/山羊

上星期日,校慶運動會舉辦拔河比賽,自己班雖然輸了,小明也跌坐在地,體育褲沾滿泥沙,但卻玩得很開心。他覺得全班30個人都可以參加的拔河比賽,是一種最棒的運動。

的確,拔河比賽幾乎人人都能參與,規則簡單易懂,能培養團隊精神與凝聚向心力,需要每一個人貢獻力氣與互相合作,而且能帶來歡樂與刺激,充滿了趣味性。

既然如此,就趁今天2月19日「國際拔河日」(International Tug of War Day)來談談拔河這項老少皆宜的體育活動。

歷史悠久 跨越文化

先說一下「國際拔河日」由來,確切起源並無詳細記載,一說是成立於1960年,總部設在荷蘭的「國際拔河運動總會」(Tug of Wa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TWIF)所設立,2月19日則是TWIF成立日期,設立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運動的精神,彰顯它的歷史及文化價值。

談到拔河,起源一樣不清楚,但必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運動,也許可以追溯到人類為了搶奪食物,或為了東西所有權發生爭執時,彼此之間的用力拉扯。

有明確史載的,則至少可追溯到中國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歷史相當悠久。

根據唐代《封氏聞見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一帶,軍中已出現稱為「牽鉤」的拔河運動。他們用「牽鉤」來訓練士兵,增強士兵們的肌肉及核心力量。

拔河也是一種跨越文化的運動,在許多不同文化中都有它的蹤跡。除中國外,埃及、希臘、印度、韓國、日本及夏威夷,也都有拔河比賽的歷史。有時,參加者用的是棍子而不是繩子,有時則是用手臂勾著手臂,互相拉扯。

南韓、越南、菲律賓及柬埔寨等地的拔河活動,經常在農耕季節或傳統節日期間舉行,象徵豐收及對神靈的敬意,被視為一種帶有宗教或祭祀意義的活動。2015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這四國聯合推薦的拔河活動,以「使勁拉的儀式及遊戲」(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名稱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實力堅強 享譽國際

拔河曾於1900年至1920年間列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最後一次的拔河冠軍是英國隊,荷蘭隊獲得銀牌。之後,奧委會認為比賽項目過多,決定將拔河及其他32個項目取消。

拔河比賽幾乎人人都能參與,需要每一個人貢獻力氣與互相合作,還能帶來歡樂與刺激,充滿了趣味性。圖/米各

儘管如此,TWIF會定期舉辦不同體重級別的世界錦標賽(類似舉重比賽的體重分級),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拔河高手與愛好者參加。我們的景美女中拔河隊實力堅強,享譽國際,與師大的聯隊得過很多次世界冠軍。

雖然無法重返奧運,拔河卻是1981年第一屆世界運動會的創始項目。世運也是4年一次,在夏季奧運後一年舉行。將於今年八月在中國大陸成都舉行的第12屆世界運動會,女子500公斤、男子640公斤以及高級混合580公斤級,各只有6隊出線,我們全都獲得參賽資格。

正式的拔河比賽有很嚴格的規則:如1隊8人、候補2人、每位選手都得使用赤裸雙手正手握繩,雙手掌心向上、團隊總體重不得超過參加組別的指定重量……。

而且參賽者也要有專業技巧:除靠力量外,還需有團隊協調能力、正確的腳步及身體姿勢、精確的時機掌握、良好的團隊溝通……。

但是像小明學校運動會這種2~30個人一起參加,強調團隊合作的拔河比賽則是著重趣味性,希望參與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樂趣。到目前為止,單次拔河比賽參加人數的世界紀錄為1574人。

話雖如此,即便再簡單的運動,一不小心也可能發生意外。所以,比賽時除要注意跌倒或背部拉傷外,千萬不能將繩子纏繞在手腕或手臂上。其實,可以的話,戴手套防止繩子摩擦時燒傷手掌會是個好主意。

最後,小明有個疑問,為何拔河的英文是tug of war?其實,原本字面上的意思是「船員及水手需拉扯繩索來調整船帆方向」,直到19世紀才被用來指「拔河」這項運動。

20 02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