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紅樹林

文/Sven

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河海潮間帶,有一種特別的樹林,如同一道綠色長城,默默維護著海岸帶的生態。這種樹林叫「紅樹林」。紅樹林不是單一的樹種,而是一大群溼生、水生或半水生木本植物的總稱,其中主要是耐鹽性的常綠灌木或喬木。

名稱原由 富有特點

既是終年常綠,為何叫紅樹林?這是因樹種以紅樹科植物為主,而紅樹的樹幹、樹皮、木材甚至花朵都含丹寧,丹寧氧化後呈紅褐色,因此得名。

目前,紅樹林所覆蓋的海岸約占全球海岸的15%。但熱帶地區的海岸則有約70%被紅樹林覆蓋,這些地方集中在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沿岸,從新幾內亞、馬來西亞、印尼、中南半島,一直到印度、馬達加斯加。

紅樹林植物怕冷。最冷月分均溫高於20℃,年均溫差小於5℃的熱帶或亞熱帶,這是它們生長的氣溫條件。有屏障或風浪潮汐較小的河口海灣、瀉湖、潮間帶、沖積平原,混合著細泥沙與黏土的軟泥地,是理想的生長地理位置;潮浪過大會帶走泥沙,沖走幼苗,無法形成紅樹林。潮浪小,沙泥才能沉積,紅樹林幼苗也才能著床生長。

為了長期適應風浪、高鹽、強酸、缺氧、土質鬆軟淺薄等惡劣生存條件,紅樹林植物發展出許多與陸地森林植物截然不同的特殊「技能」與「絕活」。以海茄苳為例,它的葉子可排出鹽分、防止水分蒸散。為抵擋海水浸泡,許多紅樹林植物演化出很厚的樹皮。

還有,不同於一般植物在果實成熟後就散出種子,有些紅樹林植物(如:水筆仔)的種子在果實成熟的過程中就已發芽,這些種子會留在母樹上吸收母樹的養分,等發育成熟後才脫離母樹,掉到地面,長成幼樹。這便是所謂的「胎生苗」,是紅樹林植物的一大特徵。

紅樹林的另一個特徵是特殊的根系。許多紅樹林植物會生長出各種不同的支持根、氣根、呼吸根來支持樹身、幫助呼吸。例如紅海欖(五梨跤)的主幹或支幹,會長出氣根,並在中途分歧,垂直插入地下,形成龐大壯觀的支持根群,以便在鬆軟土地上抵抗風浪,穩固樹體。

紅樹林有助保育生態,還有有漁業、防風抗洪、防浪護堤、攔沙造陸、淨化水質、遊憩觀光、學術教育等功能。圖/BOB

完整生態 動物棲息

由於紅樹林溼地的環境潮溼、缺氧,物種繁雜,過去人們往往將它視為無用之地,總是盡可能地開發利用。據估計,光是1980到1992年的短短十來年間,全球紅樹林的面積從4000萬公頃驟降到約1300萬公頃,消失速度驚人。近些年,各國逐漸注意到紅樹林在生態、環保等方面的重要,對紅樹林的價值才逐漸改觀。

由紅樹林植物本身的枯枝落葉及海洋、河川上游所帶來的各種養料,涵養著此地的紅樹植物、伴生植物以及各種鳥類、昆蟲、魚蝦、底棲動物與浮游生物,反過來,這些生物的排泄物、屍體殘骸等分解後又成為此地的有機養料,提供上述這些生物理想的覓食、棲息、生長、繁殖的場域。

因此,就生物學意義來看,紅樹林溼地是一個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而紅樹林對此生態系統的穩定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在依賴紅樹林生存的1500多個物種中,有15%面臨著滅絕的危機。此外,紅樹林還是許多鳥類的遷徙中繼站,因此,保育紅樹林不僅是維持該區域的生態平衡,更是保護許多候鳥及稀珍動物的棲息地。

除了生態方面,紅樹林更有漁業、防風抗洪、防浪護堤、攔沙造陸、淨化水質、遊憩觀光、學術教育等功能,以及作為食物、染料、木材、薪炭、藥材等經濟價值。近年來更發現,紅樹林的碳匯(carbon sink,吸收儲存二氧化碳)能力,比陸地的森林高出2至3倍,是很好的固碳高手。而且碳匯不只限於紅樹林的樹幹,甚至能深入到地底3公尺的土壤,對遏止極端氣候變遷,這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18 02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