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應不應該禁止使用一氧化二氫?

文/莫洱

圖/樹下繪本

有一種化學物質,英文縮寫是DHMO,中文稱為「一氧化二氫」,這是一種透明、沒有顏色,聞起來、嘗起來也沒有味道的液體,會造成金屬腐蝕,也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吸入肺裡會有致命的危險,也可能引起嚴重的燙傷,而所有的癌細胞中都有它們的存在;儘管如此,這種物質卻仍然被廣泛的使用,像是配合農藥大量的噴灑,被製成各式各樣的飲料,甚至也有將一氧化二氫包裝後直接販售的。

誘導判斷 造成誤會

請教大家一個問題:這麼危險的化學物質應不應該被禁止使用呢?

如果您的答案是應該禁止使用,那我必須告訴您,您是被一個叫做「一氧化二氫惡作劇」給唬弄了,因為所謂的一氧化二氫,其實就是每天應該至少喝足2000cc的「水」!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跟一個氧原子所構成,化學命名系統下的英文是dihydrogen monoxide,可縮寫作DHMO,翻譯成中文正是一氧化二氫。

現在請回頭想想,水不正是造成鐵生鏽的必要條件之一嗎?水當然也是酸雨的主要成分,滾燙的水會造成燙傷,任何細胞,無論是正常的還是癌細胞裡面,也都有水的存在(所以成年人的體重60%~70%是水),而所謂溺水,就是肺裡吸進了太多的水,所導致的缺氧。

至於農藥可不就是溶在水裡才能噴灑使用嗎?汽水、可樂裡絕大部分也都是水,當然我們也買得到礦泉水這樣的瓶裝水,不是嗎?

根據各國的統計,大概有一半的人在接收到一氧化二氫的負面描述以後,會覺得這種物質實在太危險了,最好趕快禁止使用。這場惡作劇,最早是由埃里克·萊克納(Eric Lechner)與拉斯·諾普芩(Lars Norpchen)在1990年提出來的。用意是藉由看似披著科學外衣的描述,以陌生的一氧化二氫一詞,取代了大眾所熟知的水,進而引發出不安的情緒,誘導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這兩位先生希望藉這個惡作劇來提醒我們:不要隨便相信單方面的訊息、主張或是說法。

這場惡作劇其實還衍生出了不少後續。例如,2012年中國大陸女子游泳運動員葉詩文在獲得2面奧運金牌後,便有人質疑是使用了禁藥的緣故,當時有某一位網友編纂了一條「葉詩文教練承認其服用一氧化二氫」的貼文,結果引來一些網友信以為真的,對葉詩文和她的教練進行了批評,這其中甚至還有大學教授呢!

化學迷惑 實惡作劇

2018年台灣的武陵農場,在蘋果樹上貼著這麼一條警告標語:「注意!開花結果期間使用大量一氧化二氫,請勿任意摘採」,結果呢?還真嚇退了不少好奇的民眾,保住了等待結果實的蘋果花。

一氧化二氫的惡作劇或許無傷大雅,但是經常出現在我們所接觸的資訊裡的類似偽科學。例如,有號稱能夠治好所有癌症的神奇藥物,或是已經被美國法院判定為詐欺的「酸鹼體質」等,如果一旦被信以為真,往往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有心人會編造這些看似一本正經的理論,宣傳未經科學實證的所謂功效或方法,主要的企圖是騙取我們的金錢;然而荷包失血事小,嚴重的可能賠上健康,乃至於寶貴的生命則事大。

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完全杜絕類似的科學詐欺出現,但在平日多多吸收正確的科學知識,勿人云亦云,或是隨便轉傳未經查證的訊息,無疑地,是最好的自我保護,也保護別人的硬道理。

11 03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