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如是觀史】隨侯珠的故事

 

文/余遠炫

圖/Unsplash

春秋時代,隨國君主有天看見一條奄奄一息的蛇,雖為異類但仍是一條生命,他於是吩咐隨從救治。這條蛇在治療後傷勢好轉,還繞了車駕3圈才消失在山林裡。

隨國君主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但他之後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少年自稱是蛇王,為感謝他的救命之恩,特地送來一顆夜明珠表達謝意。隨國君主醒來後,果然在身邊發現了一顆夜明珠。

這顆珠子白天溫潤潔白,到了晚上還會發光,相當特別,隨國君主視若珍寶。這顆靈蛇轉贈的夜明珠,被稱為「隨侯之珠」,與楚國工匠卞和發現的和氏璧,並稱為春秋時期的兩大珍寶。

《孟子‧讓王篇》說:「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意思是:用隨侯珠去彈高山上的雀鳥,一定會被世人嘲笑,拿重要的寶物去打隨處可見的小鳥,白白浪費了珍貴的寶物啊!

《墨子》:「和氏之璧,夜光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良寶者也。」墨子說的「夜光之珠」,就是隨侯珠;而《呂氏春秋‧貫生篇》,則把「隨珠彈雀」比喻為大材小用,也可由此得見隨侯珠的影響力。

春秋的兩大珍寶:和氏璧與隨侯珠,後來都落到楚國手中,但和氏璧曾為趙國所擁有,從而有了「完璧歸趙」的故事。

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意思是:崑崙山的美玉、隨侯之珠、和氏之璧,這些寶物都不是秦國出產的,為何陛下卻十分喜歡它們呢?

秦王瀛政接受了李斯的勸諫,廢除逐客令,也由此文證明,和氏璧與隨侯珠當時已成為秦國的囊中物。

和氏璧後來變成秦國國璽,上面刻有8個字:「受命於天既壽且昌」,秦朝滅亡後,漢朝沿用了這顆國璽。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向姑媽王政君索要國璽,王政君怒摔國璽,造成缺角。

隨侯珠則下落不明,有一說被秦始皇帶進皇陵裡,也有一說被項羽火燒皇宮所毀,也有說流落民間不知所蹤,或許是被靈蛇故主收回去了!

10 03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