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學堂鐘聲】綠蔭裡的圖書館

文/黃羿瓅

圖/資料照片

走在花木扶疏、有著小橋流水的林蔭中,前方展開的「大船」,就是我美麗純樸的書房……

書房在古代常被稱為齋、室、堂、廬、軒、庵、居等,如劉禹錫的「陋室」、蒲松齡的「聊齋」、陸游的「老學庵」、歸有光的「項脊軒」,都陪伴、支持著主人的詩文與思想之路。書房不必大,簡雅、清靜即可,重要的是修身養性、讀書向學,並安住困境中的靈魂。

明代文人歸有光的書房「項脊軒」,又老又破又小還漏雨,但他不介意,親自整理環境、栽植樹木,自云:「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而劉禹錫那知名的流放宿舍「陋室」,更是狹小逼仄,但人家說:「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白居易的「草堂」牆壁塗泥、窗戶糊紙,寒酸得可以,他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愛書之人的書房極其重要,再倘若見到藏書家的天地,甚至是一座圖書館呢?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為宣傳主張,各家紛紛在教育、著書上下工夫,也喜私藏典籍文獻。孔子應是中華第一代私人藏書家,之後《莊子‧天下》有「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的記載,指惠施多才又博學,成語「學富五車」便源於此。

這些藏書家的共同點就是愛書成迷,很多自稱「書魔」、「老蠹魚」,熱愛讀書、勤奮好學的陸游曾言:「少年喜書策,白首意未足。」且稱自己「書痴」。不要小看他們,當今所能見的古籍,絕大部分是私家藏書之功。

官方藏書是圖書館的雛形,也始於周代,稱為「盟府」,多為保存盟約、圖籍、檔案等皇室相關資料。據《史記》載,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守藏室」就是藏書之所,故道家始祖老子,堪稱有史可查的第一位圖書館館長。但相比於「圖書館」一詞,古代形容藏書之所,喜歡用府、閣、觀、台、殿、院等雅稱。

而台灣的圖書館,公私立加總共近600座,最大的為位於新北市中和四號公園的國立台灣圖書館。而在眾多選擇裡,我最鍾情那占地不算太大,置身於林蔭裡、會呼吸的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它收錄了高達6萬冊書籍,館藏特色為「生態保育」,雖然是市立圖書館中展示書量最少的,但人氣高,幾列風景名勝、心靈寶庫之林。

北投圖書館,是全台第一座「綠建築」的圖書館。

北投分館坐落於100多歲的資深公園──北投公園的盎然綠蔭中,且是台灣第一所「綠建築」圖書館。該館不用水泥,全由木材及回收再利用的建材所構成,使用生態塗料,電力也是來自輕質生態屋頂上的太陽能光電板;屋頂斜坡綠化的花草,除了可以降溫,也為涵養水分、回收雨水灌溉之用,十分環保;除夏天外,這裡幾乎不需開冷氣。諸此種種,讓它榮獲多項「綠建築」指標認證及獎項。

有著船型外表的北投分館,令人感覺如乘坐在一格格船艙裡,徜徉書海中;也像樹上小屋,人們躺臥樹梢,悠遊於想像天地。其內部空間設計寬敞明亮,大片玻璃窗使館內每個角落都能見到室外陽光,每層陽台還規畫了戶外閱讀區,可供恣意賞樹、聽鳥、望池塘,讓閱讀成為真正的享受,也成為大自然裡的人文風景。

這座有陽光、空氣、花和水的綠意圖書館,處處巧思,一直是我的大書房。真想介紹給陸游先生,和他一起「少年喜書策,白首意未足」。

04 03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