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天南地北聊音樂】大音樂家的動物狂想曲

文/維尼老師

 

圖/九桃

今年是蛇年,西方古典音樂中幾乎沒有描寫蛇的音樂,不過描寫其他動物,或是以動物為標題的音樂可就不少了!像是瑞典作曲家強納森譜寫、大家耳熟能詳的〈杜鵑圓舞曲〉、舒伯特的〈鱒魚〉、蕭邦的〈小狗圓舞曲〉、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的《鳥》組曲,還有一首由俄國作曲家阿利亞比耶夫所創作,較罕為人知、但筆者非常喜愛的女高音獨唱曲〈夜鶯〉,都是非常悅耳動聽、精采非凡的曲子。

但是講到描寫動物的音樂,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法國作曲家聖桑的《動物狂歡節》了!我們常說莫札特是音樂神童,聖桑也不遑多讓,3歲半就創作了第一首小曲,10歲就舉辦第一場個人音樂會,16歲完成第一號交響曲,而且在科學、天文、數學、哲學、詩歌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有許多西方作曲家為動物編寫樂曲。

尤其有一點,聖桑遠遠贏過莫札特,那就是莫札特35歲就英年早逝,聖桑可是活到86歲高齡,甚至還是電影史上第一位寫電影配樂的作曲家!

《動物狂歡節》寫於1886年聖桑51歲的時候,據說當時聖桑在音樂事業上受到了一些挫折,某次途經奧地利一個小鎮時,當地正舉辦狂歡節,聖桑受朋友之邀,為最後一天的音樂會創作曲子,於是便誕生了這一部生動活潑、充滿想像力與童心,卻又帶著戲謔與諷刺風格的著名作品。

《動物狂歡節》一共由14首小曲組合而成,分別描繪了獅王、公雞與母雞,野驢、烏龜、大象、袋鼠、水族館的魚、長耳人、林中杜鵑、大鳥籠、鋼琴家、化石、天鵝及最後的終曲。

聖桑在〈烏龜〉一曲中,將奧芬巴哈輕歌劇《天堂與地獄》中著名的〈康康舞曲〉,以極慢的速度演奏,來表現烏龜慢條斯理的樣子,令人莞爾!而描寫〈大象〉的音樂,又把白遼士的歌劇《浮士德的天譴》中一首輕盈曼妙的〈仙女之舞〉,改用低音大提琴演奏,瞬間變得笨重難行的感覺,相當滑稽有趣!

當然,聖桑也拿自己的作品開玩笑,在〈化石〉一曲中,納進了自己受歡迎的曲子〈骷髏之舞〉,意思是這樣的作品已經僵化過時,像化石一樣沒有生命了!

在這麼多不太正經的戲謔曲子後,聖桑在結束前安排了一首溫柔動人、優雅曼妙的大提琴獨奏曲,描繪的動物是天鵝!這首曲子可說是大提琴獨奏曲中的珠玉,相信大家都聽過而且必然受到深深的感動!而最後的〈終曲〉就像是最後的狂歡,前面出現過的各個動物都再次露臉,音樂在熱鬧歡樂的氛圍中結束!

由於聖桑認為《動物狂歡節》這樣的遊戲之作難登大雅之堂,也有損其嚴肅作曲家的名譽,於是嚴格要求在他生前不准出版與再次演出,除了其中一首曲子,是哪一首呢?相信大家也能猜得到,那就是〈天鵝〉。大提琴譜例如下:

雖然聖桑自覺《動物狂歡節》只是略顯荒誕的遊戲之作,不需要太重視,但公開演出以來廣受大家歡迎,更成為欣賞古典音樂的最佳入門曲目。藝術本就沒有絕對的美的標準,只要能讓欣賞者感受到愉悅、歡喜甚至感動,還能激發欣賞者的想像力,誰說藝術一定要是那麼嚴肅、不好親近的模樣呢!

26 02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