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熱血農夫護土身影 《種土》記錄

蕭昭仁30多歲時離開竹科,投身有機堆肥製作,只為把城市垃圾變成有機肥料。圖/《種土》影像團隊提供

楊安和希望將自己20多年實驗養地的經驗與知識,分享給更多人,才有機會改善台灣土壤。圖/《種土》影像團隊提供

顏蘭權花了長達8年的蹲點拍攝與製作,希望藉由《種土》,喚起更多人關注土地。圖/《種土》影像團隊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04年導演顏蘭權拍攝的《無米樂》,刻畫3位台南後壁老稻農樂天知命的身影,引起社會熱烈回響;20年後,她再度走入農田,這次用鏡頭貼近腳下土地,以8年的時間蹲點拍攝與製作,記錄2位在高雄揮汗「種土」的農人,一心拯救台灣「死土」的故事,顏蘭權說:「我希望藉由《種土》,喚起更多人關注土地,這片真正養育我們的母親。」

被笑沒用農夫  等6年才見成果 

台灣農地原鬆軟肥沃,部份卻因長年被剝削地力、施用化肥與農藥,變成硬梆梆、不能呼吸的「死土」,顏蘭權表示,「當我接觸到這個議題時,才發現我們一般人離土很遠,沒有注意到台灣土壤其實生病了,需要被關心。」

66歲的安和哥(楊安和)、48歲的阿仁(蕭昭仁)是紀錄片主角,兩人都有個神祕的生命密碼—36歲開始務農,都做著讓台灣農地再次「活起來」的夢想。

阿仁在30多歲時看了《無米樂》後深受感動,決定放下台大的光環、離開竹科高薪工作,舉家搬到高雄,向台糖租了一塊地,投入有機堆肥的製作。他整天與發臭的菜葉果皮為伍,只為了將城市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改善土壤問題。

安和哥則是長年茹素,30年來堅持尊重自然與生命,不噴農藥、養土栽種有機蜜棗,讓棗園的草長得比腰還高,還會徒手抓毛毛蟲到野外放生。這樣的他早期因蟲害而連續5年無法收成,被村裡人笑是「沒用的農夫」,直到第6年才見到土壤復甦。

顏蘭權在2016年遇到這2位疼惜台灣土地的種土農人,她以歌曲《幸福進行曲》形容拍攝紀錄片的頭兩年,「因為目睹安和哥和阿仁在田裡的表情那麼開心,我覺得他們是在為台灣下一代種下『幸福』。」

遭遇現實打擊  仍盼傳遞知識

然而,2018年,這首幸福進行曲突然變了調,滿懷熱情的阿仁與鳳梨農場老闆合作,使用有機肥種植28萬顆鳳梨,卻遇上台灣嚴重的鳳梨滯銷,辛苦改善土壤種植的鳳梨,最終因腐壞而丟進生態池。同年高雄橋頭科學園區拍板定案,迫使阿仁必須在隔年歸還承租的土地,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顏蘭權說:「但讓我感佩的是,阿仁決定結束堆肥場後唯一的願望,就是親手把土壤裡的垃圾撿乾淨。」

安和哥與家族共同擁有的棗園田,3分之2的土地被畫入橋頭科學園區。這也使得他養20多年、恢復生機的良田只能化為水泥地。安和哥如今只剩下小塊土地可供耕作,但他更希望將多年養地知識分享出去,才能讓更多人知道如何改善台灣的土壤。

耗費8年時間拍攝,對顏蘭權來說是一項極大挑戰,燃燒存款拍片,讓她壓力大到幾度想放棄,堅持的理由是「阿仁和安和哥信任了我,讓我走入他們生活中拍攝,不能拍拍屁股走人。」

為在9月順利把《種土》紀錄片推上院線放映,顏蘭權推動「《種土》後製暨上映集資計畫」,她說:「我希望《種土》被更多人看見,是因為我相信下一個春天交在觀眾手裡。」

21 08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