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俗諺漫談】 乞食望普渡,長工望落雨

文/閒書生

「乞食望普渡,長工望落雨」這句台灣俗諺,意指在社會底層討生活的乞丐,總是希望每年中元普渡時,可以獲得多點施捨;而長年寄居有錢人家幫傭的長工,則希望每天都能下雨,就可以趁著雨天休息,不必外出做工。

台語「乞食」,亦即乞丐,長工則是長年受僱於人,亦即長期被傭僱的工人。「乞丐望普渡」與「長工望落雨」,這都是社會底層百姓的小確幸而已。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台灣,正處於農業社會轉型期。由於大多數人生活貧困,四處流浪的乞丐也相當多,他們為了吃上一頓豐富的筵席,經常會出現在普渡的慶典中,在祭典的歡樂時刻,許多人會施捨食物或金錢給乞丐,讓這些人也能分享普渡的祥和與慈悲。

中元普渡又稱「鬼祭」,或稱為「拜門口」。傳說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時,會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關鬼門時才會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為「鬼月」,在這三十天內,幽冥界的「好兄弟」(指陰間的餓鬼孤魂)會成群結隊來到陽間覓食。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當天,因鬼門大開,坊間有不出遠門的習俗,以免撞鬼,也盡量避免到河邊,免得不慎失足被水鬼拖下水。而為祈求平安,坊間也會遵照習俗設立香案,招待「好兄弟」飽食一番,也就是台灣所謂的「七月半大拜拜」的來源。

另外,中元節還與「紙錢」有關。據說東漢蔡倫發現如何造紙之後,生意興隆,賺了不少錢。他的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羨慕,就要丈夫蔡莫去和蔡倫學造紙。但蔡莫工夫還沒學到家,就急著開了間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低劣,乏人問津,兩夫妻只能對著一屋子的紙張發愁。後來,慧娘想出了個妙計。

一天晚上,鄰居們聽到蔡莫家傳出嚎啕大哭的聲音,趕過去一問,才知道慧娘暴斃了。次日清晨,蔡莫當著鄰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來,一邊哭泣一邊燒紙。燒著燒著,忽然聽到棺材裡有響聲,過了一會兒,就聽到慧娘在裡面叫著:「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把鄰居都嚇壞了。

蔡莫鼓起勇氣掀開棺蓋,慧娘便跳了出來。她告訴鄰居,自己死後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受苦,幸好蔡莫燒了很多紙錢,所以小鬼們都爭著為她推磨。接著慧娘又把錢交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

一旁的蔡莫故意問道:「我沒有給你送錢啊?」慧娘指著燃燒的火堆說:「那就是錢啊!陰間是以紙當錢的。」蔡莫一聽,馬上就跑去抱了兩大捆的紙來燒,說是要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

鄰居聽說紙錢竟有這麼大的用處,於是爭先恐後掏錢來買蔡莫造的紙。消息傳開後,不到幾天,蔡莫家的紙全都賣光了。

16 08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