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遊藝筆記】話竹畫竹(中)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湖州竹派

文人喜歡竹子,因此也喜歡以竹入畫,但中國竹畫的起源,如今已不可考。五代之前的唐朝詩人白居易有一首〈畫竹歌〉,這首詩裡詩人大大的讚揚當時協律郎蕭悅的竹畫,只可惜簫悅並沒有作品存世。

後來據說有人從竹影映窗,獲得墨竹畫的靈感,從此墨竹成了文人喜歡的繪畫題材。《宣和畫譜‧墨竹敘論》中說「……畫墨竹與夫小景,自五代至本朝才得十二人,而五代獨得李頗,本朝魏端獻王頵、士人文同輩,故知不以著色而專求形似者,世罕其人。」也就是說墨竹畫從李頗開始,後來的文同接續。文同對後世畫家有很大的影響,甚至蔚為流派;由於文同曾被派往湖州擔任知事,雖然未到任就過世,但世人仍尊稱他為「文湖州」,所以他的墨竹一派就被稱為「湖州竹派」。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是北宋著名畫家、詩人。他一生深愛竹子,也喜愛畫竹,所以很早就在自己的居處興建了一座「墨君堂」,四周遍植竹林。藉著親近竹仔,觀察竹子,吟詠竹林、領會竹子不畏霜雪與嚴寒爭鬥的堅韌性格,所以稱竹為「君」,將竹仔的行性訴之筆墨,終成一代墨竹大師。

他的表弟,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經為他寫了〈墨君堂記〉一文,文中除了闡述「墨君堂」的意義,也讚揚這位表兄,說他「端靜而文,明哲而忠」,性格與竹君相近。同時說文同畫竹:「揮灑奮迅而盡君之德,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風雪淩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以致其節。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與可之於君,可謂得其情而盡其性矣。」文中所稱的「君」就是墨君,也就是竹子。文末東坡更表示想拜表哥文同為師學畫竹。

後來,蘇東坡又在另一篇文章〈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中讚揚文同畫竹。文中先批評世人畫竹「……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這樣堆疊出一幅畫是不好的,畫竹應該「……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之起鶻之落,少縱則逝矣。 」並且說:「與可之教予如此。」那真是大大讚揚了文同畫的竹。這也是成語「胸有成竹」的由來,後來轉化為對事情早有定見的意思。

不過蘇東坡寫這篇文章時,文同已過世,事實上《篔簹谷偃竹》是文同贈與東坡的畫作。文章最後一段說:「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在在說明了他們表兄弟之間的深厚情誼。

文同畫竹,全幅都使用中鋒筆法。先以淡墨畫幹,在竹節處留白,後在竹節邊緣勾以濃墨,使節節相扣;再由節處畫出細枝,所寫竹葉先以濃墨中鋒畫出,再以淡墨竹葉襯後,以墨色的濃淡,表現出竹葉有前後之別。畫面寫實細膩,但非工筆。這些畫法與風格,可從收藏在台北故宮的文同作品中明顯看到。

爾後「湖州竹派」影響了宋代以後的畫竹名家,尤其到了元代,墨竹蔚然成風,趙孟頫、管道、高克恭、吳鎮、柯九思等,雖畫風微有差異,但都可看出是湖州竹派的繼承者。

19 06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