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苗栗.公館 亞洲最古老油井 隘寮下陶藝聚落

「苗栗陶藝術博物館」展出的陶藝品。圖/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苗栗特色館」園區牌樓。圖/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公館鄉生產的紅棗,以自然乾燥方式製成紅棗乾。圖/陳淑慧提供

「陶色公路」是國際自行車比賽場地之一。圖/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陶色公路」旁的大型陶瓷裝置藝術。圖/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黃金小鎮」藝術圍牆。圖/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亞洲第一口油井紀念處。圖/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穿龍圳」水質清澈是公館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圖/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台灣油礦陳列館。圖/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喜妹哪哇」以稻草編扎日本「注連繩」的工作場景。圖/曹德瀛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苗栗公館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清朝嘉慶年間就發現石油,擁有亞洲第一口油井,由於目前還在開採,成為全球最古老的現役油井。公館鄉物產豐富,人文薈萃,因擁有天然氣、陶土等天然資源,陶藝一度興盛,曾發展為陶瓷文化聚落。

公館鄉位於苗栗縣的核心地帶,清乾隆、嘉慶年間,客家先民開墾後龍溪流域,以公館作為橋頭堡,並設隘寮守衛,以維護墾地安危;由於聚落設在隘寮之下,因此稱為「隘寮下」。土地新開發之後,因距衙門甚遠,官府於是設事務所,做為辦公、抽稅、集會之用,稱為「公館」。

發現原油 台灣開採濫觴

清嘉慶22年(1817年),先民吳琳芳在後龍溪畔發現浮油,但因當時認為冒出的褐黃色液體是硫磺,因此取名「出磺坑」。直到咸豐11年(1861年),理蕃通事邱苟在「出磺坑」附近掘井,汲取原油,成為台灣油礦業的開端。

到了光緒3年(1877年),官廳才聘請美國技師,引進西方鑽井設備,在「出磺坑」鑽井開採石油,成為亞洲第一口油井,也是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的德雷克油井之後,世界史上的第二口油井,目前是全球尚在生產的最古老油井。

為記錄油礦從探勘到開採發掘的歷程,台灣中油公司於1981年在出磺坑成立「油礦開發陳列館」,展出文獻史料與實物;1990年改建為「台灣油礦陳列館」,館內有6大展區,透過影片、VR虛擬實境,可了解石油相關知識、油田歷史與現況。

黃金小鎮 單車踏踩風情

後龍溪是公館鄉的主要灌溉水源,清道光20年(1840年)開鑿的「穿龍圳」,是由尖山庄民劉禎出資興建,一刀一斧鑿出水圳涵洞,接引後龍溪水灌溉800餘公頃農田,由於水圳穿越「後龍溪」,因此稱為「穿龍圳」。

穿龍圳流域涵蓋「黃金小鎮」農業特定區,近年來地方推出自行車之旅,專業導覽踏訪「穿龍圳」引水道、水車、拱橋等,沉浸式感受公館風情。

迎新祈福 稻草編扎飾物

以稻草編扎的「注連繩」(しめなわ),被日本人認為有避邪祈福功能,因此常見於神社拜殿或樹幹上,日本人也會在新年、婚喪喜慶等日子,將「注連繩」懸掛在門前、玄關、室內或車內,取其吉祥、迎新、神聖、開運、招福之意。

公館鄉有一家專門生產「注連繩」禮品的公司,用尚未結穗的稻草來編扎各種「注連繩」吉祥飾品,且專門外銷日本。這家取名為「喜妹哪哇」(即「注連繩」日語發音)的公司,已經傳承到第3代,整座公司瀰漫濃濃的稻草香。

陶藝之鄉 戶外藝術之美

公館鄉擁有天然氣,加上陶瓷原料取得方便,具備陶器發展優勢,在日據時代成為台灣陶瓷重鎮,全盛期窯廠多達18座,享有「陶瓷之鄉」的美譽,所生產的裝飾陶瓷品大都銷往國外。

位於公館鄉的「苗栗陶瓷博物館」,展示苗栗窯生態與陶瓷等文物,館內設有四方窯、苗栗窯、八卦窯煙囪等3種燒製陶瓷模型。博物館所在地原本是陸軍維修廠,2005年軍方移出後,成為客家意象園區「苗栗特色館」。

「苗栗陶藝術博物館」位於「五穀文化村」內,是由創辦人徐永奐創建,從原本小小的陶瓷工坊,發展為外銷歐美的西洋裝飾陶瓷工廠。徐永奐表示,「五穀文化村」取自五穀崗地名,集陶瓷、客家文化及農業意象,希望再現「苗栗陶」榮光風華。

為了讓民眾感受陶瓷之美,鄉公所在新沿山道兩旁,以陶瓷作為裝置藝術,成為獨具特色的「陶色公路」。這幾年國際自行車比賽第3站「浪漫台3線」經過此路段,讓國內外車友見證美麗的苗栗陶瓷裝置藝術,成功打響知名度。

紅棗飄香 結合休閒旅遊

公館引進紅棗種植的歷史,可追溯至120年前由地方耆老陳煥南從廣東潮安引進,至今種植面積約50餘公頃,是台灣唯一的紅棗專業生產區。每逢7、8月紅棗採收期,鄉公所會舉辦一系列紅棗節活動,結合休閒旅遊,活化農村特色。

15 06 2023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