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

黑羚 圖/取自FB@Thar Desert Photography

 

沙雞 圖/取自FB@Thar Desert Photography

 

超過百座池塘構築生態圈,為拉賈斯坦邦野生動物提供穩定飲水與棲息環境。圖/取自FB@Thar Desert Photography

 

野生動物攝影師帕特爾已在拉賈斯坦邦建立130座池塘,為沙漠生態注入新生命。圖/取自FB@Thar Desert Photography

 

村民協助將水注入池塘,確保沙漠中的野生動物有穩定水源。圖/取自FB@Thar Desert Photography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拉賈斯坦邦塔爾查帕爾動物保護區近年出現一場悄然的生態變化,荒漠重新湧現池水,黑羚、獴與沙雞再度回到原本逐漸枯竭的棲地。背後推動這場變化的,不是政府計畫,而是一名青年攝影師的行動。野生動物攝影師沙爾萬.帕特爾(Sharvan Patel)近年推動凱利池塘復育,促成超過130座池塘在拉賈斯坦邦各地落成,成為沙漠野生動物的重要生命線。

帕特爾會投身保育,全因2022年的一次偶然,他在外拍途中目睹動物因缺水陷入生存危機,那一幕成為人生分水嶺。他與朋友注意到一個新挖、當地稱為「凱利(khaili)」的小池塘。護林員說,這是協助野生動物度過旱季的實驗。幾周後,池塘開始吸引野兔、獴、沙雞與黑羚停留,讓帕特爾意識到,一個極小的水體,也能挽救一個棲地。

隔年,他與朋友動手建造第一座池塘,以當地土壤築成、加水泥減少滲漏。起初乏人問津,但某晚紅外線相機拍下黑羚群聚飲水的畫面,他將影片放上網後迅速爆紅,不少民眾留言:「來我們村吧,動物都快渴死了。」

民眾小額支持  共同維護水源

帕特爾開始深入沙漠村落,使用凱利池塘的傳統工法,加入水泥基底與覆土改良,使水體更能維持涼爽、減少滲漏,在缺水的荒地建立穩定水源。

然而,真正的挑戰來自每年3至7月超過45℃的酷熱,池塘若無運水車補給便會乾涸,而運水成本昂貴,4月每車1000盧比(約新台幣350元),6月更翻倍。為確保池塘持續運作,他與朋友發起「每天捐1盧比」活動,成立WhatsApp群組,吸引近千名長期支持者,用於補水、植樹與生態維護。

在社群媒體推動下,帕特爾的行動迅速擴散。他的Instagram帳號「塔爾沙漠攝影」成為倡議平台,喚起外界對乾旱野生動物的關注。比卡內爾、焦特布爾等沙漠地區,也在他的指導下建起超過百座池塘,讓乾荒地景逐漸恢復生機。

如今,紅外線相機再次捕捉到獴群奔跑、孔雀展羽、候鳥歸棲,甚至禿鷹停在池塘邊飲水;黑羚族群的恢復最為明顯,牠們不再冒險進入村莊覓水,而是固定在池塘周邊棲息。

攝影結合生態  帶動沙漠保育

這些成果也讓拉賈斯坦邦旅遊局開始採用帕特爾的影像,推廣塔爾查帕爾成為結合生態保育與攝影的重點景區。

帕特爾說,他從未想過會投入保育,只覺得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在最乾渴的地方,為生命留下一口水。」在拉賈斯坦邦這片乾旱大地上,他被視為「把池塘帶回沙漠的人」。他用最簡單的方法,為荒漠重新點亮綠意與希望。

12 11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