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島嶼特有種占87% 5特徵鳥類滅絕風險高

編譯/潘楠慕

圖/法新社、美聯社

美國生物學家分析自西元1500年來滅絕的216種鳥類,找出幾個共同特徵,包括體型較大、無或低飛行能力等。這項研究希望透過找出與某些鳥類較早滅絕有關聯的特徵,有助於對現存極度瀕危鳥類的保育工作。

這份研究利用收錄全球1萬1600多種鳥類生態特徵的資料庫BirdBase資料,並且分析先前已知與鳥類滅絕和滅絕風險相關的生物地理、生態和生活史特色,從鳥類何時滅絕的視角,檢視鳥類滅絕的生物學關聯性後,發現較早滅絕的鳥類,具有包括:島嶼特有種、無飛行能力、體型較大、翅膀細長,以及特定生態棲位等共同特徵。

猶他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研究生基特伯格(Kyle Kittelberger)在《鳥類研究》(Avian Research)期刊,發表這份研究報告,他表示,這是首次建立起鳥類特徵與滅絕時間的關聯性。

與滅絕最相關的單一關鍵特徵是島嶼特有種,占滅絕鳥類的超過87%;其他增加滅絕風險的特徵中,最令研究團隊意外的是翅膀形狀的關聯性。研究指出,具有較大手翼指(hand-wing index)、也就是翅膀較細長的鳥類,更有可能較早從地球上消失。這種形狀翅膀,向來代表鳥兒飛行能力更高,其族群可散布更廣,團隊原本預期,這類鳥兒應該比翅膀形狀較圓短的鳥兒,更能適應環境壓力,但是研究卻呈現出,後者反而有更強的生存韌性。

翅膀形狀與鳥類滅絕風險有關聯性。

另外,相較於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生長的泛化種(generalist),生態特化種(ecological specialist)因其特定生態棲位被改變時,會面臨更大的生存挑戰,反而使其滅絕風險更高。

研究的其他發現如:近3分之2的滅絕鳥類是棲息森林中,20%是完全或部分喪失飛行能力。在滅絕名單中,占相當高比例的是體型較大的鳥類,而體重也與島嶼棲息性有關,平均體重超過500公克的43個種鳥類中,4分之3是島嶼特有種。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纂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目前全球有1314種鳥類面臨滅絕風險,約占總數的12%。例如夏威夷考艾島特有種「考艾管舌鳥」(Oreomystis bairdi),數量稀少到已達「功能性滅絕」,即已找不到該物種存在證據,族群減少到無法在生態系統中維持有意義的功能。基特伯格2022年在考艾島調查時,估計其野外族群數量約70隻,如今僅存1隻。

研究報告說,1990年代是鳥類滅絕物種最多的10年,記錄到21種鳥類滅絕,其次是1980年代,那10年間有20種鳥類滅絕。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時期之前,全球已針對特定鳥類展開保育工作,雖然之後的數十年間,鳥類滅絕率有所下降,然而,受威脅物種數量仍持續增加。

王吸蜜鳥被列為極危物種。

09 06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