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沙漠綠化 永續農林

 

文/郭詠澧 

圖/Julia Chou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沙漠,名叫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10大沙漠,也是世界第2大流動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10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面積達到33.76萬平方公里。

沙漠形成於530萬年前,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貢》與《山海經》,都對塔克拉瑪干沙漠有所記載。

流動沙漠 風吹沙牆

塔克拉瑪干沙漠氣候極度乾旱,屬於溫帶乾旱氣候,平均年降雨水不超過10公分,最低只有0.4~0.5公分;但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340公分。沙漠裡的沙丘綿延因受風吹影響時常移動,形成大量流沙,造成頻繁的風沙災害。

1995年9月,全長5萬2千公尺的第一條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建成,開始通車。新疆生產建設團隊自40年前開始治理沙漠植樹造林,並努力改造沙漠來大力保護沙漠生態,以及維護與日俱增的基礎建設。

沙漠改造是一項長期且複雜的過程,塔克拉拉瑪干沙漠運用了以下幾種關鍵技術與方法來改造沙漠:

努力改造 沙漠綠洲

1. 沙漠土壤化:將植物纖維黏合劑加入沙粒中,使沙子具有土壤的力學特性及保水保肥的功能,並運用綠藻固土技術,使用轉基因萊茵衣藻來增強土壤表層固著能力,成為塊狀沙土,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至今已在近兩萬畝的沙漠上「種出」綠洲。

2. 應用機器人種植與灌溉:機器人能夠在沙漠惡劣環境裡長時間的工作,沙漠改造專家使用自動化系統,來執行土壤檢測與實施適時的灌溉,透過精確的種植計算法,來提高耐旱農作物與樹木的存活率。

3. 建設綠色阻沙防護帶: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開展大量防護林工程,為實現沙漠邊緣全面鎖邊「合龍」,形成長達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這條防護帶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擴張,進而保護了周邊的綠洲與基礎建設。

4. 工程治沙與生物治沙方式並用來完成沙漠化土地的生態修復:工程治沙指的是利用架設一大片低空的太陽能板,不但減緩風速,也可透過太陽能發電,來解決抽取地下水所需電力問題,並運用半隱蔽式草方格沙障、高立式阻沙柵欄、刷狀繩形草方格沙障,以及可降解聚乳酸網沙障等措施,來完成生態防護林草帶的鎖邊建設,如此將有效地減少沙丘的流動,開啟了「陽光養綠」新模式。

生物治沙是在灌溉較便捷地區因地制宜,種植耐旱植物,如羅布麻、沙漠玫瑰、枸杞、沙棘、沙棗、苜蓿、甘草與固沙灌木等節水型林草農產業,這不僅有助於生態環境的改善、美化環境,更為當地居民發展出特色產業,提供增加收入的途徑、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科學家與農業改革者深信人定勝天,採取了以上這些技術及措施,使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改造有了顯著的成效,不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並使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互相結合,至今已成為其他國家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典範,而且提供了非常珍貴的經驗。

11 04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