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生活感悟】是禮物還是人生課題?

 

文/巧爾

圖/123RF

之前看了一部名為《交換禮物》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以細膩的視角,記錄了對癌症患者、家屬、西醫、中醫、自然醫學及其他從事癌症治療各領域專家的訪談。

影片的旁白者曾寶儀,在影片中稱呼癌症為「衰仔」;受訪者之一,許中華醫生說:「癌症並非外來物,它就像是自己生的小孩,有乖孩子,也有壞孩子,而癌症是壞孩子。」此說法讓我深思:我們與自己的身體,是否一直保持著和諧共生的關係呢?許中華醫師還特別強調,面對癌症,我們應秉持一種與病症「和平共處,各安其位」的態度。

身體一旦生病,自然是要接受治療,通常主流醫學在處理急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二○○六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公布:「癌症是一類慢性病。」隨後,日本厚生省也將癌症定義為「生活習慣病」。

這一系列的定義轉變,表明僅依靠主流醫學,想要完全治癒癌症是有困難的。畢竟,癌症作為一類慢性病,需要有階段性的處理方式,要依據不同患者的身體狀況,施予不同的治療方式。許中華醫師就向癌症患者們提出了「身動、心靜、靈安」的寶貴建議,鼓勵他們從身體、心理和精神層面全方位地進行調整。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不同癌症患者,面對疾病時的不同應對方式。有一位患者,在確診癌症後,毅然決然地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同時堅決戒掉了菸酒。他的心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看淡世事,不再斤斤計較,不再與人盲目攀比;另一位患者則是立刻調整了自己的生活作息,每晚九點便早早躺到床上,為入睡做好準備,力求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面對癌症,每個人的態度和選擇都不盡相同。有人抱著堅定抗爭的決心,勇敢地與癌細胞展開搏鬥;也有人提前考慮到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比如,有患者請親人幫忙預約繡眉,希望降低因治療帶來的外貌變化所產生的心理衝擊。

罹患癌症,無疑是人生中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它往往會改變患者的人生觀。曾寶儀在片中引導受訪的病患們去思索一個深刻的問題:罹癌,究竟是不是上天賜予當事人的一項特殊「禮物」呢?一般情況下,人們收到禮物時的心情往往是雀躍和欣喜的,然而,多數人得知自己罹癌時,內心卻是惶恐的,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常常會痛苦地自問:「為什麼是我?」

片中有位受訪者曾有瀕臨死亡的經驗,幸運地從鬼門關折返後,她的生命觀與生活觀徹底改變了。她認同確診癌症是上天給的一份特殊禮物;另一位患者在康復後不久,癌症再次復發,她很幸運,再次治癒癌症,也樂觀地接受了這份從天而降的「禮物」;另有一位年輕女患者,勇敢正視疾病,積極接受治療,無奈身體無法接受癌細胞與藥物兩相對抗帶來的摧殘,而離開人間,她來不及思考,也無法回答「癌症是否是一項禮物」這個問題。

確診癌症,會是病患的一份「禮物」嗎?抑或是患者需要去面對和深思的人生課題。從得知患病的那一刻起,患者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對待身體的態度,認真看待疾病,這也成了病患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必修課。

01 04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