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神經科學家 蓋爾萬:活用青春期優勢 利人又利己

文/楊慧莉

有句話說,「初生之犢不畏虎」,代表年輕人具有冒險和衝撞的精神。不過,人一旦過了這個時期,便開始瞻前顧後,變得裹足不前。美國神經科學家蓋爾萬多年來研究青少年的大腦發展,她發現他們身上有3項特質,除了分享藉以喚醒每個人心中那個青少年,讓人再次活出生命的熱情,也教導父母如何與家中青少年和睦共處……

專業發現 青春大腦不一般

阿德里安娜‧蓋爾萬(Adriana Galván)是美國神經科學家,也是青少年大腦發育專家。她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系教授,負責指導發展神經科學實驗室,也是該分校青少年發展中心聯合執行長,志在提升對青少年重要發育時期的科學理解。

蓋爾萬對青少年男女的心識世界瞭若指掌。 圖/Nest Foundation

由此可見,蓋爾萬比多數人都理解青少年的世界,儘管我們都懵懵懂懂的走過那段青澀歲月。一如長大成人的我們仍有一顆赤子之心,她相信,我們內在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青春魂也還深藏在我們心中,只是被壓抑住了,等待再被喚醒。而她很願意透過演講分享自己的研究發現,讓我們重新認識青春期的自己。

學習最旺盛時期

蓋爾萬在演講現場,一開始打了一個謎語,「想像有一組人在這個空間隨時都能大笑,學得比任何人都快,而且會擁抱不確定的人生,我們可能會稱他們為超人,讓我們很想研究他們、慶賀他們,成為他們。不過,這些神奇人物就在我們當中,我們不稱他們為超人,而是青少年。」

根據蓋爾萬的研究,所謂的青春期介於10到25歲。這段時期除了名聲不太好,卻讓人可以從這段了不起的時期學到3件事。

她之所以這麼清楚,是因為她曾經是青少女、自己也有青少年子女,最重要的是,她是神經科學家,過去25年都在研究青春期的大腦。她得知這段生命期成長力激增,會發展出令人嘖嘖稱奇的超能力,它是人類除了嬰幼兒時期外,常讓腦袋處於最旺盛學習狀態的時期,也是每個成人必經階段。

優勢一:擁抱不確定性

蓋爾萬表示,「青少年的行為有時候被潛在的負面行為蓋過了,但要記住這段時期有利人類發展,讓有些人可以創新、堅持自己所相信的事、追尋新的興趣。青少年行為的積極面並未受到應有的注意,可能是因為沒那麼聳動,卻是同等重要。」

經多年研究青少年大腦,蓋爾萬發現,他們身上有3點優勢。

首先,他們不會規避不確定性。多數的成年人害怕不確定,不喜歡自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青少年擁抱生命中的驚喜,不管是他們的第一份工作或學會開車或第一個吻,這些事都因不確定而充滿驚險。之所以如此,蓋爾萬發現是因他們遇到新奇或出乎意料的事時不僅不會恐慌,還會釋放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種當我們做喜歡的事時會釋放的賀爾蒙,也可以說是一種激發青少年擁抱不確定性、把生命的驚奇當做正面學習機會的化學物質。青春期這種投入新奇事物的特性對於準備進入成人期非常重要。

地球上多數物種也有青春期,只是我們花更多的時間跟同儕在一起。圖/123RF

優勢二:勇於挑戰現狀

蓋爾萬從青少年大腦研究中得知的第2個優勢是,他們勇於挑戰現狀,這是很棒的領導特質,讓他們成為看進未來的特使。之所以如此,神經科學家解釋,是因為他們當時的腦袋發展設計就是用來回應和擁抱不確定,「他們不會擔心事情會搞砸,而是興奮於事情有機會改變。還好,我們人生裡有這段可以大膽冒險的時期。」

蓋爾萬也指出,我們並非地球上唯一會這樣表現的物種,地球上多數物種也有青春期,牠們也會做跟人類青春期一樣的事,只是我們花更多的時間跟同儕在一起,跟大人爭吵、吃更多的食物、在一種想改變社會的樣貌中跌跌撞撞,因為人不會一夜之間轉大人。

蓋爾萬進一步說明,「不管是小狗、人類青春期,都需要時間、經驗和學習。這也是青春期的大腦之所以特別的原因,其設計就是要讓孩子轉入下個生命階段,而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他們需要藉由學習、冒險及偶爾犯錯。」

知己知彼 活出青少年衝勁

蓋爾萬從研究青少年大腦中得知,他們在這段時期學習許多新技能,跟科學家一樣透過嘗試和錯誤來探索世界。換句話說,他們安於跌跌撞撞、實驗和打亂事物。

優勢三:懂得評估風險

那麼,什麼是神經科學家在青少年身上發現的第3個優勢呢?

蓋爾萬表示,青少年是具策略性的風險承擔者,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真的很擅長決定該不該冒險,他們所冒的風險並非隨機,而是對他們有所助益。她之所以理解,是因為與團隊在實驗室做過腦部造影研究,發現,成年人很擅長說服自己別冒風險,即便他們很有理由這麼做,但青少年就比較深思熟慮了。更讓研究團隊驚訝的是,他們的大腦會評估正面和負面風險,而這時啟動的大腦區域便非常擅長衡量冒風險的優缺點。

從研究中,蓋爾萬得知,青少年會願意冒險,是因為他們的大腦中所發生的變化,且冒險對他們來說是有益的,這些冒險像是離家展開一場新探險或為他們所相信之事挺身而出,而這些都是好的冒險,該被鼓勵。

蓋爾萬也澄清,青少年並非不擔心冒風險,也不是不會緊張,而是他們更專注於所獲得的獎勵。

與青少年建立溝通管道

由於對青少年的心識世界瞭若指掌,蓋爾萬也釐清多數人對這個年紀的錯誤認知。比方說,大家都以為青少年想遠離父母,但最近的研究顯示並非如此,「父母的影響或意見在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至關重要,他們只是或許不像年紀更輕的小孩喜歡口語表達他們的感受和對父母親意見的認同和在意。」

不過,有些青少年確實想要跟父母保持一點距離。因此,許多父母不知是否該放手。對此,蓋爾萬雖也有青少年子女,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然而,她有個可增強與青少年子女關係的建議:在孩子還小時便建立一個穩固的關係,別等到孩子的翅膀開始長硬了,才想要參與他們的世界;換句話說,及早建立一個穩固的關係將有助打開溝通。

另外,蓋爾萬也留意到有些大人會犯的一個錯誤,那便是跟兒女分享自己過去吃過的悶虧,希望兒女避開,但我們自己回頭看,也會發現當年父母要我們別做這做那,我們未必會聽進去,因此怎能期待自己的孩子聽進去呢?

她進一步解釋,人類及所有物種都是從經驗中學習,如果少了情感依附,再好的訊息也不具說服力。蓋爾萬提醒,所有人,特別是青少年,都想要被尊重、欣賞和傾聽,而她認為與青少年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對他們想要的溝通方式有所回應。比方說,有些青少年比較喜歡透過傳簡訊或電子郵件溝通,也未嘗不可,「只要有溝通,就是一個好現象。」

如果想跟青少年子女有更好的溝通,蓋爾萬建議,親子間要及早建立穩固的關係。圖/123RF
 

將心比心懷抱青春氣息

蓋爾萬希望世人能認知到青春期的男女真的很特別,他們或許不完美,但每個人都是。青少年們也會懷疑自己,助他們成為更有力量、社會性物種的腦部區塊,也會讓他們自我懷疑並跟他人做比較。他們也想被同儕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是,但對他們而言,這代表採用相同的時尚風格或喜歡相同的音樂,也想在被接受和表現獨特之間取得巧妙平衡。只是,為了被同儕接受,可能會冒上一些風險,走向不健康的一致性,如對他人相貌攻擊、飲食失調或從不當的組織尋求認同。

面對青少年的不自信,成年的我們可以鼓勵他們投入正面的冒險行為,以及給他們加油打氣,不管是在他們贏得勝利,或在轉大人的學習過程中跌跌撞撞時。

至於我們能如何應用青少年的優勢,蓋爾萬表示,想想我們在做己所愛時能釋放多巴胺,而青少年處於不確定時期並得到獎勵時則釋放更多的多巴胺,那麼,如果我們能在得到獎賞或去冒險時也同感興奮,我們就會表現得更像青少年了。她希望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否歡迎不確定性和願意冒風險,都能懷抱更多的青春氣息。

10 02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