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遊藝筆記】乙巳新歲雜談

文與圖/陳牧雨

干支記年

甲辰年已過,我們迎來嶄新的乙巳年。

現在世界通用的曆法,包括我們政府的規定,都是以西元紀年。然而華人許多重要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中秋等,在民間仍然受到極大的重視。自古以來,華人都是以農曆作為生活依循的曆法,而傳統節日一直到現在,也都是以農曆為依歸。

在還沒有西曆的年代,「天干」與「地支」相互搭配,是華人長期以來習慣的紀年方式。所謂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根據東漢古書《白虎通義》記載,這種紀年方式,以天干為主幹,地支為枝葉,所謂「甲乙者,幹也;子丑者,枝也」,也就是一開始以「甲子」相配,依序為「乙丑」,然後「丙寅」、「丁卯」,如此依序搭配。

由於天干共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因此第一輪至「癸酉」時,天干已用盡,必須回頭與地支搭配成「甲戌」。因此運用在紀年上,由第一個「甲子」到第二個「甲子」,共需六十年。

古人非常聰明,人生不滿百,因此,相同的干支,前一個在六十年前,後一個在六十年後;六十前尚不懂事,六十年後已不在人間,所以干支記年並不會因重複而產生混淆。

比如,畫家以干支紀年在畫作上寫下作品完成的年分,再參考畫家出生年,很容易就知道是幾歲時的作品。如果非自然人紀年,以民國為例,可以加上民國第一甲子、第二甲子等,也不會產生混淆。

長期以來,華人會另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來對應十二地支。如以鼠對應子、牛對應丑等,如此,也為紀年添增了許多趣味性。

以二○二四年為例,干支紀年為「甲辰」,辰的生肖是龍,因此被稱為「龍年」。因為龍是吉祥的動物,古時皇帝以龍自居,因此每到龍年,都會引來龐大的嬰兒潮。畢竟,人人都「望子成龍」。

今年干支紀年為「乙巳」,巳的生肖屬蛇。蛇一向不太討喜,因此有人乾脆把蛇稱為「小龍」。雖然龍與蛇在人們的心中地位懸殊,但外型畢竟有些相同處,多多少少可以為蛇做一些形象的美化。

巳年解說

關於「巳」這個字,根據《說文解字》:「巳巳也。四月陽氣巳出,陰氣巳藏,萬物皆成文章。故巳為蛇,象形。」

看起來有點語意不清,其實古代「已」跟「巳」是同一個字。因此上面的句子,以現代的寫法應該是:「巳已也。四月陽氣已出,陰氣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為蛇,象形。」

翻成白話:「巳就是已的意思。巳對應的四月,這時候溫暖的陽氣已顯現,陰氣則如蛇形曲折隱沒,萬物成長繁茂。所以巳就是蛇,是個象形文字。」

如果依據《說文解字》的這個說法,巳年是一個陽氣鼎盛、陰氣晦隱的一年,應該是祥瑞的象徵。

蛇與書畫

蛇在民間傳說中有正有負,在書畫上也是如此。

《書譜》以「鸞舞蛇驚之態」,來形容線條的疾速,肯定而不遲疑的美;「筆走龍蛇」,則是形容書法優美熟練。蘇東坡於《西江月‧平山堂》中,也以「壁上龍蛇飛動」來讚美老師歐陽修在平山堂題壁的書法。

至於比較含貶意的,如「畫蛇添足」,用來形容不該做多餘的事;「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如蚯蚓和蛇般彎曲;「杯弓蛇影」則是形容疑神疑鬼。

總之,正負之間,其實存乎人心、行乎舉止,與蛇這個生肖,其實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05 02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