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古城印記】雅安茶馬古道.貓熊故鄉

蒙頂山核心景區茶旅融合,以更好姿態迎接遊客。圖/新華社

雅安市漢源縣大渡河大峽谷的古路村索道。圖/新華社

雅安基地,大熊貓「美生」吃竹筍。圖/新華社

天全縣甘溪坡茶馬古道遺址的一段古道。圖/新華社

在滎經縣雲峰山的楨楠。圖/新華社

文/記者吳光于

箭竹林中,一個胖呼呼的黑白色身影突然閃現。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貓熊在地球這個藍色星球的第一次漫步,是在八萬年前。滄海桑田中,大貓熊與氣候變化同進退,在雅安的崇山峻嶺間不斷進化,頑強生存。

晉代學者郭璞在其所注《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邛崍山,在漢嘉嚴道,有九折阪,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嚴道,便是今天的雅安滎經縣。

一八六二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德踏上了到中國尋找動植物的旅程。七年後,他來到地處夾金山南麓的穆坪(今寶興縣),第一次見到被當地人稱為「黑白熊」的動物。阿爾芒.戴維德見到活體大貓熊的這一天被定為「大貓熊發現日」,雅安則成為大貓熊科學發現地。

一九五五年,一隻出生於寶興縣磽磧鄉山林裡的大貓熊幼崽與媽媽走失,幸而被巡山人發現,很快被送往北京動物園。之後,這隻名叫「姬姬」的大貓熊輾轉莫斯科、柏林、法蘭克福、哥本哈根等地,最終定居倫敦。一九六一年,以「姬姬」為原型的大貓熊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標識。

貓熊濃度最高地區

二○○六年,「四川大貓熊棲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遺產核心區面積五千三百七十平方公里,其中雅安境內面積占比過半。二○二一年十月十二日,大貓熊國家公園成立,雅安市四成面積畫入國家公園,成為大貓熊國家公園中畫入面積最大、市域占比最高、山系涵蓋最全、野化放歸數量最多、全鏈條保護最完整的市(州)。

為了給大貓熊「讓道」,雅安市將國家公園內、數量占四川全省三分之一的七十七宗礦業權全部退出,關停一百七十一座小水電。曾經高度倚賴木頭、石頭、水頭「三頭經濟」的寶興縣壯士斷腕,在縣域之外努力發展「飛地經濟」,探索出一條獨特的轉型之路。

如今,人們用心呵護的這片土地已成為中國大貓熊「濃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大貓熊進村「串門」、公路上遛彎早不稀奇。在大貓熊的「傘護效應」之下,川金絲猴、羚牛、珙桐等珍稀動植物也在這片土地上詩意棲居,自由生長。

石棉縣栗子坪,傳說中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地,如今是大陸首個大貓熊野化放歸基地。根據二○一五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雅安境內有野生大貓熊三百四十隻,「我們完全有底氣相信,目前的數量已經遠遠不止。」大貓熊國家公園管理局雅安分局副局長徐洪年說話語間充滿自信。

茶馬古道綿延雪域

「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白居易寫下的詩句道出了蒙山茶在文人心中的分量。

蒙山,是雅安蒙頂山的舊稱。西漢時期,被後世譽為「茶祖」的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在蒙頂山五峰之間的一塊凹地上,移植種下七株茶樹。據清代《名山縣誌》記載,這七株茶樹「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

一彎細葉,慰藉了千年時光,也見證了千百年來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乃至南亞大陸之間的商貿往來、文化互通。

名山區新店鎮,青蔥起伏的山巒上,一座紅牆黑瓦的古屋靜立路邊,大門匾額上用漢藏雙語書寫的「茶馬司」提醒人們,一千多年前這裡曾熱鬧繁忙。

宋代皇帝於公元一○七四年建立的這個機構管理著一項特殊交易:用蜀地茶葉交換來自高原的戰馬。茶馬互市雖已成歷史,茶葉的流通一千多年來卻從未中斷。

天全縣小河鎮,甘溪坡茶馬古道驛站遺址,一個個「拐子窩」清晰可見。那是茶馬古道上的背夫們歇腳時,被撐於背架下的「丁字拐」杵在石上留下的痕跡。漫步這條古道,每一步都重疊著無數昔日的腳印。一呼一吸間,彷彿聞見歷史深處的那一塊塊茶磚,仍散發著醇香。

生於一九六三年的雅安人甘玉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黑茶製作技藝(南路邊茶製作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創立的「兄弟友誼」茶廠承擔著一個特殊的功能「國家藏茶戰略儲備庫」。這裡長期儲存著南路邊茶成品和製作原料各一百萬斤,保障著對雪域高原的茶葉供給。

川藏茶馬古道,一路自雅安經滎經、漢源至康定,一路經天全至康定,再經昌都到拉薩,最遠輻射不丹、尼泊爾、印度。這些蜿蜒的小路,既是茶馬古道,也是蜀身毒道的一部分,即今天人們所說的南方絲綢之路。但今天的茶磚、貨物不再需要人背馬馱,通往雪域的路早已寬闊。

觀景平台之鄉  旅遊城市大黑馬

「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公元一○九○年,蘇軾在任杭州知州時寫下一首〈寄蔡子華〉,詩中寥寥兩句,描摹出雅安豐富的物產。根據史料記載,早在「三蘇」未成名之前,蘇洵曾帶著蘇軾、蘇轍在雅州(雅安的舊稱)讀書。少年時代所睹風物使難歸的故鄉的輪廓更加清晰,使得蘇軾時常感懷。

歷史上,無數文人雅士駐留雅安,除蘇軾之外,李白、白居易、楊慎都留下過關於這裡的名篇佳作。雅安市中心雨城區的高頤闕、滎經縣的何君閣道碑、蘆山縣的樊敏闕見證著這片土地源遠流長的文脈。

數位經濟第一方陣

滎經縣雲峰山,兩株樹齡超過一七○○年的楨楠靜靜守護著雲峰寺的山門,它們的周圍還拱衛著一百多株樹齡超過百年的楨楠。清晨的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灑下,林中瀰散著一縷縷似有似無的幽香。深深吸進肺裡,彷彿給身體注入了一股蓬勃的能量。

楨楠是中國的特產樹種,生長極慢。它樹形筆直,枝葉終年不謝,即使長在懸崖峭壁上依舊身姿挺拔。一株楨楠成材至少需要六十年,成為棟樑之材則需兩三百年。歷史上,盛產楨楠的雅安曾為皇家上貢無數楨楠木材,其中備受推崇的「金絲楠」便是因楨楠表面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金絲狀而得名。

承受住了雷電的攻擊,挺過了火災的考驗,也幸運地避過了人為的砍伐,今天這片楨楠林已經成為大陸保存最完整的古楨楠群落。大樹無言,它們如謙謙君子,將根系深深扎進泥土,昂揚著頭奮力向雲端挺拔。

在四川的二十一個市(州)中,雅安的存在與這些頑強樹木頗為相似,雖然身處自然災害頻發的環境,處處都是生態紅線,卻一直在奮力開拓自己的天地。

二○一九年六月,中國·雅安大數據產業園正式開園,經過五年發展,已建成四川省單體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綠色數據中心。如今,雅安數字經濟總量已超過人民幣四百億元,算力規模達2242PFlops,躋身大陸數位經濟產業園區第一方陣。

懸崖上的古路村

今年三月,漢源縣大渡河畔的古路村一夜「出圈」,為了一睹「天梯村」和「大渡河最美峽谷」的真容,前往古路村徒步的人擠滿了山路,密密麻麻如同螞蟻搬家。網友們調侃: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那天也沒這麼多人!

但人們不知道的是,「網紅村」背後藏著一個奮力「尋路」的故事。

古路村曾名喚「咕嚕村」,過去進出村得攀爬藤條和木棍編成的「天梯」,稍不留神就「咕嚕咕嚕」地掉下山去。一九六○年代,建設成昆鐵路的鐵道兵為了改善村民出行,將藤梯改建成鐵梯,後來又打通了一條窄窄的騾馬道。一代代人希望村裡能修一條真正的公路,卻因施工難度太大一直未能破局。直到一條懸崖索道修建,讓村莊翻天覆地。索道,不僅解決了出行的難題,又保持了村莊的原始風貌。

發展文旅,是懸崖上的古路村「改命」的契機,也是雅安厚植綠美本底,轉型綠色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作為極少數第三產業在GDP中占比過半的城市,雅安已成為中國旅遊城市中的一匹「黑馬」。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21 10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