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府城巡禮】囝仔宮社與妙壽宮

嘉慶十一年的〈義懷誠忠〉古匾。圖/張廷鋐

潘岳雄的門神彩繪有乃父之風。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台灣漢人最早開發之地,可以回溯自荷蘭人治台時期的「大員」,一六六一年(明永曆十五年)因鄭成功攻克台灣,本地改名「安平」,並於此地設立鄭氏王府。

台江內海早期為潟湖,安平即是台江內海淤積而成沃土,安平歷經鄭成功、鄭經、鄭克塽三代奠都於此,發展甚多;稍晚,台灣納入清廷版圖,安平乃至於台南,成為台灣的首府。安平開發甚早,古蹟甚多,境內由海頭社、王城西社、灰窯尾社、港仔尾社、十二宮社與囝仔宮社,共計六個角頭組成,「安平六角頭」即指當地六大聚落。

安平於清領初期即是水師重鎮,直至雍正、乾隆年間,移墾漢人漸漸增加而成街肆。安平六社中,較早形成聚落者為海頭社與十二宮社,海頭社因臨近安平港而成街廓,十二宮社相傳因當地有十二間房舍而得名。乾隆年間,囝仔宮社逐漸成形,社名係因許多孩童會在境內主廟妙壽宮前嬉戲而來;至於王城西社、灰窯尾社,因地勢較低發展時間較晚,前者位於熱蘭遮城西側的聚落,後者因境內有三座蚵灰窯,灰窯尾社之名不脛而走。

創建於明鄭時期的囝仔宮社妙壽宮,目前廟體建於一七四七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據傳,係因載有神像的王船自中國東南沿海「遊地河」漂流來台,擱淺於安平海岸,境內一對兄弟虔誠搭建草堂奉祀之,故妙壽宮之名乃取兄弟各一字而名之。乾隆年間,境內居民將茅草屋改建為磚造廟宇,並分靈白礁保生大帝為主神。

從清朝巡台御史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與台灣府志、諸羅縣志,皆能看出天災對建築的損害甚深,故妙壽宮在嘉慶與道光年間都有整修紀錄。乙未割台後,在地士紳周文彩、歐國等人曾於一九一三年倡議重修;而後歷經屯仔腳地震與中埔地震,曾大陣、周頂山、歐山等人再次發起重修。

一九七○年代,妙壽宮拆除創建於同治年間的王船室與廂房;一九八五年,因廟宇地勢較低易淹水而將廟體抬高。早在一九八五年,妙壽宮即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後因台南市升格為直轄市,遂於二○一八年公告為寺廟型之直轄市定古蹟。

走一趟安平,旅人們可以前往古堡參觀;也可以穿梭於巷弄,在無意間闖入妙壽宮的廟埕,享受王船室前方的靜謐。走一趟安平,旅人們或許無法看見如同學甲慈濟宮那般特殊的上白礁活動,也看不見百足蜈蚣陣;卻可以來到妙壽宮,邂逅知名彩繪匠師潘麗水之子潘岳雄繪製的二十四節氣門神。

走一趟安平妙壽宮,旅人們可以欣賞臨摹清廷水師提督王得祿書寫的楹聯,還可以透過〈義懷誠忠〉古匾,深入了解安平的開發史與在地鄉勇剿平亂事的過往……

01 10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