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春秋雜論】諫官與立仗馬

文/嚴陽

諫官為中國古代官職之一,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的官吏。不同的朝代,諫官有不同的稱謂。在唐朝,給事中和諫議大夫皆為諫官;武則天時,又增置左、右拾遺與左右補闕。但諫官是不是能夠發揮他們的作用,還是要看在什麼時代、皇帝是什麼臉色。比如說,在唐太宗貞觀年間,以魏徵為代表的諫官所起的作用就比較大;而在唐玄宗時──尤其是李林甫當宰相時,諫官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李林甫做宰相時,唐玄宗已不是那個剛登上政治舞台、意氣風發頭腦清醒的皇帝了,而是上了一定年歲、更希望享受生活的皇帝。再加上李林甫是一位善於諂媚討好的宰相,從來不在唐玄宗的面前說他不愛聽的話,以致後者逐漸聽不得逆耳忠言。

李林甫不僅自己從不在唐玄宗面前說他不愛聽的話,也這樣要求朝臣們。

比如,一位中書省的右補闕第二次上書勸諫皇帝後,竟然被李林甫貶為縣令,並借此勸說其他諫官:「有明主在上決斷,眾大臣順勢促成都來不及,還有什麼話要說呢?你們難道沒有見過那些立仗馬(擔任儀仗的馬匹)?不亂鳴叫的即可享受美味飼料,一亂叫就會被剔除。到後來,想亂叫也不可能再被徵用了!」(宋《太平廣記‧諂佞》)

拿立仗馬來警告諫官們,是非常形象生動的。在李林甫眼中,大唐的諫官不過就是立仗馬──擺擺陣勢、做做樣子給人看而已,又不是真的需要你橫槍躍馬勇闖敵陣。所以,少說兩句甚至閉口不言才是聰明的做法,如此這般俸祿不會少半文,日子可以過得很滋潤;反之,如果亂喊亂叫則有可能被罷官,失去為朝廷所用的機會。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對於絕大多數的諫官來說,直言進諫的下場若只能同那中書省右補闕一樣,迎風而上不惜丟官甚至丟腦袋的人只能是少數;做一匹老老實實不亂嘶鳴就有飼料可吃的立仗馬,就會成為眾人共同的選擇。

而當大家都老老實實、閉口不言,李林甫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只要把諫官的嘴堵住了,唐玄宗就可以安心與揚貴妃輕鬆調笑、享受人生,宰相則可為所欲為。

但是,這對國家和百姓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因為唐玄宗不問國事,李林甫一手遮天,文武官員一個個醉生夢死,國家的動亂乃至顛覆就不可避免。果然,沒幾年功夫就發生了「安史之亂」。儘管後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這場動亂平息下去,但唐朝的元氣卻因此大傷,自此走向了衰敗與沒落。

14 03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