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親子動動腦】終止家庭暴力

圖/123RF

文/吳娟瑜

曾經被爸媽家暴的孩子,長大後的反應,有的替爸媽說話,自責「當時我年紀太小,不聽話,該打啦!」有的憤憤不平地說:「我恨他們一輩子。」也有不少心如止水地說:「忘了,不記得了。」

動手四種心態

爸媽動手是外顯行為,然而,內在實質有著潛藏的念頭而不自知。

第一種心態:孩子不乖就是需要教訓

這樣的爸媽從小見識長輩暴力行為,視為家常便飯,結果在有樣學樣的狀況下,忘了自己的皮肉痛和自尊受損,繼續對自家孩子動手。

第二種心態:孩子不對就是該打

事情的「對」、「錯」很難只從一個角度來看,爸媽盛怒而動手的事,有時只是孩子無知而犯錯。

我七歲時,有一天推著妹妹坐的嬰兒車,還有弟弟們跟著走,當我得意洋洋地經過爸爸上班的辦公室,還大聲地喊了一聲「爸」,就在一樓辦公的爸爸沒說什麼,下班後,我卻遭殃了。

爸爸用什麼打,我忘了,但記得我躲在大桌下哭。爸爸這麼愛我,為什麼要打我?在爸爸離世前,我一直沒問清楚。直到自己慢慢長大,才理解一群穿得不甚體面的孩子,路過爸爸辦公室,讓他同事看到了,是多麼難堪的事。

當時,爸爸年輕氣盛,覺得我「不對」,所以該打;但往後他用了加倍的「愛」對我好,彌補了父女之間的遺憾。

第三種心態:權威受到挑釁,忍不住動手

這種情形是原本爸媽想要冷靜處理,不料孩子出言不遜、兩眼直瞪,還雙手握拳,在被激怒的情況下,爸媽感受到權威崩解,於是動手。

第四種心態:遷怒下的犧牲者

常見夫妻吵架,或婆媳不和,在關係緊張時,受疼愛的一方往往遭殃。有位學員從小由阿媽照顧,兩人睡同張床,比跟親生媽媽還親。「只要媽媽被阿媽罵兩聲,我就快手快腳地跑出家門,因為,好幾次媽媽一轉身就來擰我的大腿,好痛好痛,我也不敢跟爸爸說。」

大人的暴力,讓弱小沒經濟力的孩子難以求助脫困。幸好目前有113家庭防暴專線,讓孩子可以得到安置保護,否則暗夜哭泣的孩子如何走出家暴陰影?

爸媽的無助感

很少看到暴力爸媽打完孩子後是快樂無比,還到處炫耀的。多數是眼看孩子痛哭失聲或傷痕累累,內心亦愧疚不已,然後發誓絕不再暴力相向。

但看到不滿意的成績、看到不滿意的行為,暴力的癮頭就再度發作。如此惡性循環,又如何讓家庭暴力,甚至是家族暴力止血呢?

孩子受暴可以向師長、113專線、社工人員求助;大人成為加害者一樣可以求助。一位工作壓力極大的上班族,看到七歲兒子生活散漫,回答時又愛理不理,他屬於「第二種心態:孩子不對就是該打」,衝動地揍下去,老婆在一旁都拉不住。

他說:「夜裡,拉開兒子的被子,看到大腿上一條一條的傷痕,我痛哭失聲,同時,用左手捶自己的右手,覺得自己實在太狠了。後來,老婆制止了我,兩人抱頭痛哭。」

家庭裡,不要再讓暴力惡性循環,大人先從「自覺和調整」開始,小孩先從「樂於受教」開始,這種「以暴制暴」的習慣才能得到改善。

04 08 2023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