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雲林.褒忠 花鼓踩街吃飯擔 軍中情人的故鄉

早期「五年千歲遶境吃飯擔保平安」留存下來的紀念杯碗。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馬鳴山鎮安宮元宵遶境吃飯擔,各界信眾挑飯擔進廟埕。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馬鳴山信眾準備的普度供品。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公園」九龍巨船。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鄧麗君出生地文化園區,展示鄧麗君相關文物。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褒忠國中校園內的花鼓陣大壁畫。圖/褒忠國中提供

鄧麗君文化園區為閩式三合院建築,也是鄧麗君的出生地。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鄧麗君出生地文化園區,展示鄧麗君孩童時期踏進演藝圈的照片。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褒忠有獨樹一幟的「花鼓陣」文化。圖/大廍花鼓村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周美瑩

雲林縣有20個鄉鎮,其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褒忠鄉,卻擁有獨一無二的「花鼓陣」、「吃飯擔」文化,其中「馬鳴山吃飯擔」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褒忠也是「亞洲歌姬」鄧麗君的故鄉,每年都在鄧麗君幼年故居舉辦音樂饗宴。

根據《台灣府志》記載,褒忠開墾之初,先民以當地沙崙遍生埔姜樹,因此取名「埔姜崙」。乾隆51年(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件,埔姜崙也遭侵擾,由張源懃、張明義兄弟號召鄉勇抵抗,並與清軍聯手平亂。張氏兄弟事後受封為官,乾隆皇帝以庄民協防有功,賜名「褒忠」,即「褒獎忠義」之意。

馬龍相會 地名意義深遠

日據大正9年(1920年),日人將「褒忠」改回「埔姜崙」舊名,與土庫庄合併。台灣光復後,再從土庫鎮劃分出來,成立褒忠鄉。褒忠最知名的馬鳴山,原名「馬龍山」,相傳17世紀初,陳姓先民來台開墾時,以當地有「馬鞍崙」與「翻龍崙」等綿延的沙崙,被堪輿家視為「馬龍相會」的吉地,因此稱為「馬龍山」。

但是,1920年台灣施行「地方制度改正」,地籍人員登錄時,誤將「馬龍山」登錄為「馬鳴山」;1945年二戰結束後,村民原本有意正名為「馬龍山」,後來考究「馬鳴」二字,竟與佛教祖師「馬鳴菩薩」同名,認為意義深遠神祕,因此沿用至今。

五年千歲 元宵節吃飯擔

馬鳴山鎮安宮主祀「五年千歲」,相傳清康熙元年(1662年)居民奉祀的古神鑾示「草港有天神駕臨」,村民前往觀望,果然發現一艘王船,上有3尊神像,以及寫有「代天巡狩五年千歲」紅綾、香爐、籤詩、藥籤各一冊,於是迎回建草壇奉祀。

清末瘟疫盛行,村民求助鎮安宮五年千歲消災禳疫,出巡繞境褒忠、東勢等地五股十四庄,由於繞境範圍廣大,隨香人員眾多,村民於是輪流準備簡單的飯食,以扁擔挑到廟口,供隨香人員食用,發展出「馬鳴山吃飯擔」民俗文化。

馬鳴山「五年千歲」由於科儀保存完整,內容豐富多元,於2019年獲文化部公告為國家重要民俗。鎮安宮前的「五年千歲公園」占地遼闊,園區內有奇岩異石、人造瀑布、庭園景觀、石洞地道、九龍巨船、景觀鵲橋、神像石雕、觀音池等,號稱全台面積最大的寺廟主題公園。

熠熠星光 回味經典歌曲

有「亞洲歌姬」之稱的鄧麗君,曾被馬來西亞《南洋商報》評為「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華人歌手」、CNN更將她列為過去50年最具影響力的20位音樂家之一,由於她經常參加公益活動與勞軍,因此也被稱為「永遠的軍中情人」。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出生於褒忠鄉田洋村,他的父親鄧樞是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河北籍軍官,曾落腳基隆、宜蘭等地,後來隨部隊移防到褒忠鄉,當時攜有軍眷的軍官,必須自行借租民房,因此一家人便借租章笨、章張素霞的三合院,鄧麗君便是在三合院中誕生的。

雖然鄧麗君在褒忠鄉居住的時間不長,但當地居民組成鄧麗君文化協會,爭取到將她誕生的故居列為歷史建物,並修繕924坪的閩式三合院,成立「鄧麗君出生地文化園區」,園區內有鄧麗君出生的房間,大抵保留當年樣貌,包括竹床、竹椅、竹凳、竹搖籃、竹櫃子等,並有黑膠唱片體驗室,可聆賞鄧麗君的歌聲。

花鼓原鄉 獨特宗教藝陣

馬鳴山有蓬勃的宗教民俗活動,因而帶動「花鼓陣」的發展。花鼓陣又名「花鼓弄」或「翻鼓陣」,是從農村早年閒暇表演活動「跳鼓陣」改良而來。馬鳴山鎮安宮是台灣「五年千歲」祖廟,各地信徒前往進香,「跳鼓陣」是常見陣頭。

根據記載,1961年適逢鎮安宮五年大科祭典,當地居民林成裕認為「跳鼓陣」相當有趣,於是與友人一起練習,後來組團出陣,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名為「花鼓團」,從此一炮而紅,後來才改成「花鼓陣」。

褒忠大廍是「花鼓陣」發祥地之一,當地在清朝是糖廍(糖廠)所在地,因製糖事業發達,人口聚集,因此稱為「大廍」。大廍早年的花鼓陣成員都是男丁,後來才有婦女組陣,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居民稱自己的村子為「大廍花鼓村」。

04 07 2023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