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大陸社會觀察】永泰古城 龜城蟄伏戈壁深處四百年

永泰古城呈不規則的橢圓形,城牆邊突出的甕城等像「烏龜」的腦袋和足,當地人稱其為「龜城」。圖/新華社

龜城距今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明朝為了抵禦北方外族入侵而建的軍事要塞。圖/新華社

遊人在山西省晉中市平遙古城遊覽。圖/新華社

遊客在日昇昌票號博物館前參觀遊覽。圖/新華社

山西省平遙古城內的一處明代建築群。圖/新華社

文/記者程楠

中國有兩座龜城,一座在山西,一座在甘肅。山西的龜城是平遙古城,甘肅的龜城是永泰古城,近年來,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遊覽,也吸引了不少影視攝製組前來取景拍攝。

烏龜在中國古代寓意吉祥長壽,「龜城」寓意著長治久安,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大陸有兩座龜城,一是山西的平遙古城,位於山西晉中市,始建於周朝,距今有二千八百多年歷史,是中國漢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

另一座龜城就是甘肅的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距今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明朝為了抵禦北方外族入侵而建的軍事要塞,從空中俯瞰,永泰古城呈不規則的橢圓形,城牆邊突出的甕城等像「烏龜」的腦袋和足,「龜城」名號由此而來。

金戈鐵馬入夢來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河西走廊連接古代中原與西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永泰古城不在河西走廊上,卻緊鄰河西走廊,拱衛河西走廊。在明代,像永泰古城這樣的城堡和邊牆構成長城防禦體系,形成了保障河西走廊暢通的「鎖鑰」。

據專家考證,景泰一帶的長城主要修建於西漢與明代,而漢長城又是明長城修補利用的主體與基礎。

一五九八年,三邊總督李汶率大軍,出擊盤踞於大、小松山(今景泰壽鹿山、昌嶺山)一帶的韃靼阿赤兔等部。

松山收復後,明軍築邊垣,分屯置戍,將防線從黃河沿岸北移三百多公里,在此建築新的防禦體系。而這裡的「邊垣」即稱「新邊」。

當時的明軍將領敏銳地注意到,從新邊到蘭州之間,人煙稀少,補給困難。因此,他們選擇在背靠壽鹿山的一片川灘之地上構築城堡。

據《大清一統志》記載:「明萬曆三十二年,總督李汶、巡撫顧其志以紅水、三眼井二堡去州遼遠,因於適中之地舊老虎城置堡,周三里,名曰永泰。」一六○八年,永泰城建築完成,有蘭州參將駐紮在此,城內駐有士兵二千多人,馬隊五百人。

久經沙場的李汶不會意識到,他力主築起的新邊長城,會成為明朝後期修築長城的最大工程。自新邊建成以後,這裡再無大的戰事。而此時,距離明朝退出歷史舞台只剩下三十多年。

其實,包括永泰古城在內,明朝在甘肅新邊沿線共修築了十三座軍堡。這些軍堡再加上長約四百里的長城,共同構築起完整的新邊防禦體系,大大縮短了明朝守軍的布防線,降低了防守難度,並有效抵禦了河套一帶遊牧部落對明西北邊境的襲擾。新邊長城及軍堡有效利用了地理優勢,成功將防禦重心北移,成為明朝長城防禦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

古代軍堡「活化石」

永泰以戰而興,數百年來又隱於戈壁深處。閉眼聽,彷彿古城的每一粒黃沙都回蕩著遙遠的絕響。抬眼望,夯土城牆、甕城、炮台……每一處景致又像穿越回古代。

古城壁壘森嚴,再加上城外烽火相望的墩台,都說明這不是一座普通城池,而是一座有重要價值的軍事堡壘。

七十一歲的永泰古城居民、長城文保員李崇仁從小就生活在這裡。他介紹,永泰古城周長約一點七公里,牆高平均約十二公尺,有炮台十二座,城樓四座,城下有護城河。「城南北兩側分別朝蘭州和長城方向,建有綿延數十里的烽火台。」

靠近觀察可以發現,永泰古城的城牆上面還建有像鋸齒一樣的垛口牆,用來保護當年守城的士兵。城牆上突出的地方是馬面,當敵軍攻到城牆底部時,守城士兵站在馬面上,很容易攻擊到牆下的敵軍。

作為一座軍事要塞,永泰古城內的格局遵循「城門不相對,道路不直通」的原則。巷道交錯相通,在城內形成一個個丁字路口。這些丁字路口,對今天到訪的遊客來說,雖不至於迷失方向,但仍有無法順利抵達的「死角」。

在古代作戰,除了堅城高牆、兵強馬壯和糧草充足,水源也是戰略物資。而永泰古城頑強生命力的「密碼」就在地下。

《永泰城記》記載,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出生於永泰城的名將岳鍾琪返鄉祭祖。他認為永泰城雖形狀如龜,但未有五臟,便命人挖了一條暗渠,將清澈的泉從地下引入城中修築的五眼井中,稱作「五臟」。同時,他又讓人在城北設一大澇池,取名「甘露池」,合稱「六腑」。有了這些被稱作「五臟六腑」的水源,看似荒涼的永泰古城就有了生命力。

永泰古城內的原住民多是戍邊將士的後代。李崇仁說,先祖背井離鄉,築城戍邊,取名「永泰」就是希望能夠「永絕虜念,康泰安寧」。

古城迎來新生 影視作品熱門拍攝地

如果歷史是一卷長長的電影膠片,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精采奪目,而永泰古城或許只是其中某一幀雋永的定格畫面。四百餘年歷史,彈指一揮間,古城終因政治、經濟和自然環境等變化而逐漸隱入歷史塵煙。

不似平遙古城,有很多值得參觀的文物古建,例如平遙縣衙,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占地二萬六千多平方公尺,可謂是中國古衙之最。或是日升昌票號,是銀行業的先河,據說分號遍布三十多個城市,遠及歐美和東南亞,最輝煌時可操縱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列入重點文物保護

近年來,古城即將傾頹的土牆、不斷延伸的裂隙也逐漸引起當地有關部門的關注。二○○六年,永泰城址被列入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一二年這裡又被列入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二一三年一月,敦煌研究院、蘭州大學文物保護研究中心聯合編製完成了《永泰城址牆體搶險加固工程設計方案》。

從二一四年開始,上述工程陸續開始施工,被專家稱為「中國古代軍事要塞典範」的古城開始迎來新生。

除牆體搶險加固工程外,從二一五年開始,永泰古城還完成了防洪工程、永泰學校建築群修繕工程、永泰城址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等項目,為文物保護和進一步的旅遊開發打下基礎。

村民成了老戲骨

當我二二一年再次見到李崇仁時,發現城內已有多名和他一樣的文保員輪流進行巡護。除了定期向文保部門報告古城狀況外,他們還會阻止遊客攀爬、破壞古城牆和亂扔垃圾等。

這些年來,保存較為完整的永泰古城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遊覽,也吸引了不少影視攝製組前來取景拍攝。《神話》、《花木蘭》、《美麗的大腳》、《天下糧倉》等多部影視作品曾在古城進行攝製。

李崇仁等村民已參與過多部影視劇拍攝,儼然成了「老戲骨」。「給劇組當群眾演員、小工,也是我們村民的一份額外收入。」李崇仁說。

居住在永泰古城的文保員王春元介紹,一九五○年代時,永泰古城裡還居住著一千多人口。後來,由於乾旱少雨、土地沙化和鹽漬化等原因,不少居民陸續搬遷離去。「現在常住人口一百多人,大多是不願搬走的老人。」

如今,大量年輕勞力外出務工,永泰古城的留守人口主要靠養羊「過生活」,還有些村民在周邊種植小麥和胡麻等作物。

藍天連著土牆,城外一群白羊。有村民放牧歸來,羊群擁擠著從城門外湧入。雖沒有人聲鼎沸,卻迎來另一番熱鬧。

27 06 2023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