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寰宇采風】瑞士的縮影──盧森

卡貝爾橋為全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廊橋。圖/林堯

 

靜臥盾牌上的垂死石獅,象徵忠誠與犧牲。圖/林堯

 

造型俏皮、色彩繽紛的弗里茨奇噴泉。圖/林堯

文/林堯

位於瑞士中部的盧森(Lucerne,亦作琉森),是一座湖光山色交織的魅力小城,依偎在清澈的盧森湖畔與皮拉圖斯山、瑞吉山之間,融合了詩意的自然風景、中世紀遺跡,以及新舊交融的文化與建築,令人流連忘返。若說她是「瑞士的縮影」,可謂恰如其分。

風景如畫的盧森,其歷史可追溯至羅馬時代。一千三百多年前,這裡只是湖畔的小漁村,直到中世紀末期才逐漸發展為繁華城鎮。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八世紀時,本篤會修士在現今聖萊奧德伽爾教堂(St. Leodegar im Hof)所在地建立修道院,成為當地發展的開端。

「盧森」一名據信源自拉丁文lucernaria,意指「燈塔」,最早見於公元八四○年的文獻;一說與羅馬大道上引路的燈籠有關,也可能象徵宗教與光明的精神意涵。十三世紀,隨著貿易路線的擴展以及貫通中歐與南歐的戈達德山口開通,盧森迅速崛起成為交通與貿易重鎮,在當時的經濟與政治舞台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公元一二九一年,烏里、施維茨和下瓦爾登三州簽署《盧森盟約》,建立瑞士聯邦雛形。盧森原為哈布斯堡王朝(Haus Habsburg)所屬,於公元一三三二年加入聯邦,成為第四個加盟州,不僅確保自治,也奠定了其在瑞士歷史上的關鍵地位。

之後數世紀,盧森作為聯邦核心城市,參與多場戰役,見證瑞士的演變與成長。宗教改革期間,她堅守天主教立場,成為天主教勢力的重鎮。

十九世紀,是盧森歷史上的轉捩點。鐵路等交通建設的完善,使她從傳統商業城鎮華麗轉身為觀光勝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及多位歐洲皇室的造訪,使得盧森聲名遠播,成為國際旅人心中的夢幻之地。

時至今日,盧森仍保留大量原貌建築與文化活動,每年舉辦的「盧森音樂節」更吸引世界頂尖音樂家參與,堪稱古典音樂愛好者的天堂。

盧森湖上橫跨兩座中古木造廊橋──卡貝爾橋與斯普洛耶橋。其中建於公元一三三三年的卡貝爾橋,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廊橋,橋上有一百二十幅十七世紀的三角形畫作,描繪盧森的宗教與歷史發展,堪稱城中地標,也是最常見於明信片的經典風景。

另一個著名地標,是位於獅子廣場的「獅子紀念碑」,石壁上那隻垂死的獅子,是為紀念公元一七九二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杜樂麗宮殉職的八百名瑞士傭兵。馬克吐溫曾讚譽其為「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

盧森,彷彿是一座從童話裡走出來的城市,融合了古老與現代、歷史與傳奇,也融合了文化與自然、山色與湖光。不論是為阿爾卑斯山壯麗景致所吸引,想在湖畔靜思,漫步於石板街道追尋中世紀的氣息,或為藝術與人文踏上歷史旅程,都能帶給旅人難以忘懷的體驗。

她不只是瑞士的一座城市,更是一段永恆的風景,一首靜謐的詩篇。

27 08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