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電子書飛躍成長 銷售占比達2成

隨著電子書銷售占比提升,不少讀者趁著今年初的台北國際書展,到各家電子書閱讀器攤位,體驗螢幕「閱讀」的感覺。圖/林伯東

【本報台北訊】今年公認是電子書元年,年初作為書市溫度計的台北國際書展,各家電子書閱讀器攤位大排長龍;經營電子書閱讀器多年的讀墨、首次推出電子書閱讀器的博客來,都選在今年開設數位閱讀實體店,博客來甚至將體驗店開進7-ELEVEN,象徵電子書已走進民眾的日常生活。

很長一段時間,5%是台灣電子書占比的天花板,今年突然出現飛躍式成長,多家廠商投入電子書閱讀器市場。2月推出電子書閱讀器的博客來表示,閱讀器帶動電子書的成長,網站的電子書銷售占比已超過1成;多家出版社表示,台北國際書展之後,電子書飛速成長,如今銷售占比已達2成。馬可波羅行銷主任力宏勳表示,小說類的電子書銷售尤其亮眼。

電子書閱讀器也愈來愈多元,不僅讓電子紙螢幕呈現如紙頁的溫潤、不反光效果,就連大小都向紙本書看齊。讀墨便規畫推出可放入口袋的折疊式電子書閱讀器,等於是「文庫版」電子書。

40歲是數位、紙本分界線

紙電並行也逐漸成為現代人的閱讀型態。根據文策院發布的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報告,目前有4分之1的圖書讀者,採紙本與數位並行。40歲可視為數位與紙本的分界線,39歲以下的讀者,3成選擇實體與數位兩種形式並行閱讀,40歲以上的讀者則傾向選擇單一形式,40∼49歲讀者明顯偏好紙本閱讀 。

根據調查,目前仍有74%的數位讀者使用手機裝置閱讀,桌上型/筆記型電腦為其次,但使用比率明顯下滑。在今年這波電子書閱讀器熱潮還沒出現之前,讀者使用電子書閱讀器的比率已提升到13%。選擇數位閱讀的原因,前3名分別為攜帶方便、收納與價格。

電子書崛起,但出版社對紙本書的投資並未減少,設計裝幀反而愈來愈「澎湃」和細緻,打造電子書無法完成的閱讀體驗。去年皇冠出版社引進日本話題小說《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反向操作不出電子書,強調該書提供「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小說以紙本書和電子書的差異作為故事伏線與懸疑的推展,並將結局融入只有紙本能完成的排版設計之中,締造銷售佳績。

紙本「雙頭書」 各擁不同情節

馬可波羅5月推出的懸疑小說《沙鐘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展現閱讀體驗與書本設計的高度結合。《沙鐘屋》共計兩本書,採罕見的「雙頭書」裝訂,並非上下集概念,而是讓讀者選不同的書閱讀,進入的故事年代就會不同,但隱隱又有共同的線索和人物牽引其中,不同的閱讀順序將產生不同的推理邏輯。力宏勳表示,此書雖也出電子版,但許多閱讀和推理的趣味只有紙本書才能展現。

今年是英國文學大師珍.奧斯汀冥誕250年,野人文化推出《傲慢與偏見》珍藏紀念版,復刻1895年夢幻燦爛的「孔雀版」。野人文化行銷李映柔表示,這是團隊第一次用如此「厚工」的書籍設計向經典致意,口碑和銷量都不錯。

22 08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