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屏東.東港 大鵬灣潟湖攬勝 王爺廟鎮海聽濤

文/人間社記者黃博鏞

東港以王船文化聞名,有全台首座的「王船文化館」,館內典藏一艘大型王船,是由在地匠師遵循古法打造;「大鵬灣」是全台唯一的單口囊狀潟湖,擁有濃厚的南國風情。王爺信仰、潟湖、紅樹林等資產,構築出豐富的人文生態風貌。

東港早年屬於鳳山縣,最早是平埔族鳳山八社中「茄藤社」的墾居地,由於東港溪經常發生山洪,居民被迫遷至東港溪東岸,因此村莊被雅稱為「東津」。根據史料記載,東港「港道甚深,可通巨艦」,是清領時期全台三大良港之一。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台灣宗教百景」之一,圖為東隆宮王船出牌樓。圖/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提供

東港迎王 台灣宗教百景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也是「台灣宗教百景」之一。居民相信,玉皇大帝每3年會派5位千歲爺到東港「代天巡狩」,禳除瘟疫、驅逐邪祟,因此要舉行迎王祭典,由於祭典每3年舉行一次,因此稱為「三年一科」。

東隆宮迎王祭典聞名全台,規模盛況也是全台之最。東隆宮主祀的「溫王」,相傳為5千歲之首,原為唐朝進士,奉旨巡行天下時,遇難而亡;成神之後,常巡行於閩、浙沿海,護佑往來船隻。清康熙45年(1706年),東港海灘漂來大批木材,上面寫有「東港溫記」字樣,信徒於是依照神意建廟供奉。

相傳乾隆28年(1763年),有位來自福建的道士,見東港居民飽受瘟疫之苦,於是傳授「請神送瘟」科儀,逐漸成為東隆宮迎王祭典。清光緒20年(1894年),東港發生海嘯,東隆宮遭沖毀,溫王爺諭示擇定「浮水蓮花穴」建新廟,即為東隆宮現址。

鎮海宮為東港七座角頭廟之一,原廟也是在光緒20年的海嘯中遭吞噬,倖存的村民集體遷村到崙仔頂,搭蓋「共合堂」供奉;日據時期因崙仔頂沖刷嚴重,村民再遷至菜園仔內,神明詔諭「威鎮海疆」,廟名「鎮海宮」,從此再無洶湧波濤。

鎮海宮長期培育南管曲藝、賑濟貧民、淨灘等公益活動。位於鎮海宮旁的鎮海公園,原本是一處嚴重鹽化的沙灘,在鎮海宮義工的發心奉獻下,洗滌植物綠葉上的鹽分,歷經10年光陰,終於美化整片沙灘,成為當地觀夕、聽濤、踏浪的景點,蔚為佳話。

鵬灣溼地 濱海尋幽訪勝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成立於1997年,擁有全台最大的潟湖內海,包含6座溼地公園,區域內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北側灣域分布紅樹林特有的海茄苳及水鳥、招潮蟹、彈塗魚等動植物。

大鵬灣為全台唯一的單口囊狀潟湖,潟湖形成的原因,是因東港溪和林邊溪自上游挾帶泥沙入海後,經海流與季風的漂送,形成一道長條型的砂礫狹脊,這種砂嘴沉積地形,由陸地延伸入海,將海灣封閉起來,只留下一個潟湖出口。

大鵬灣為全台唯一的單口囊狀潟湖,生態豐富。圖/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提供

潟湖出口以「鵬灣跨海大橋」連接兩岸,由於橋下是潟湖唯一的進出海口,為了讓帆船、遊艇等船隻能順利進出,橋梁設計成可開啟式,單向開啟75度仰角的「開橋秀」是一大特色,也是全台首座可開啟式橋梁。

日據時代末期,日本海軍航空隊在大鵬灣區建立水上機場及潛艇基地,因此大鵬灣國際休閒特區的景觀台,設計成水上飛機造型,周圍設有國際賽車場、卡丁車賽車場、海上教堂、遊園小火車、遊湖船、拖曳傘等遊樂設施,沉浸港灣風情。

王船文化 藏身現代建築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歷時3年興建,於2024年底完工啟用,主體建築以船形與海洋為意象,全館共有5層。一樓以360度環形沉浸式劇場「生命的長河」揭開迎王平安祭典與王船的歷史源起,透過多媒體科技,帶領觀眾體驗迎王的壯闊與神聖。

王船文化館以「海洋信仰」、「千歲巡狩」、「屏東代巡」、「打造神舟」、「東港迎王」等5大主題展示,鎮館之寶「典藏王船」是由東隆宮王船師傅耗費半年時間精心打造,蘊含教育意義與文化傳承。

王船文化館內部陳設。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04 03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