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五馬圖失蹤80年 10月故宮亮相

【本報台北訊】中國北宋著名文人畫家李公麟所繪〈五馬圖〉有「神品」之譽,曾奇異失蹤八十年,二○一九年突然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現跡,高超畫藝獲學者讚為改寫中國乃至日本等東亞繪畫史。今年故宮慶成立百年,〈五馬圖〉將首度來台,在十月的「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特展」展出,這也是該畫赴日百年後首次移師海外。

李公麟是進士出身,除了擅畫人物、佛道像外,畫馬也非常出名,又以〈五馬圖〉歷程最傳奇。故宮副院長余佩瑾說,該畫曾出現在早期出版品,後來突然消失,大家都不解其去向,直到東博「顏真卿特展」展出,才知它還存世。〈五馬圖〉當年從中國到日本歷程複雜,曾出版《李公麟〈五馬圖〉》專書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倉聖哲在《物見》一書指出,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一九二一年造訪北京時,曾在宣統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家中見到該畫,但之後陳寶琛的外甥劉驤業,趁清朝政權崩解的混亂之際,將該畫帶到日本。

板倉聖哲指出,昭和三年(一九二八)紀念昭和天皇登基舉辦的展覽會上,〈五馬圖〉首次在日公開亮相,兩年後由日本實業家末延道成買下,但不久後,該畫就消失在檯面,只能透過早年的黑白珂羅版(經攝影翻拍後再由人工修版製作的印刷工藝)複製品一窺樣貌。

寫實與寫意兼具

五年前〈五馬圖〉驚現東博,板倉聖哲形容,當時自己看見該作時,雙手顫抖、瞬間渾身出汗,因為已無藝術史研究者曾親見此畫。他指出,該畫最特別的是寫實與寫意兼具,例如白描畫法是繼承唐代以來畫馬的寫實傳統,乾擦筆痕線條表現出的動態感等,則凸顯北宋文人畫的寫意特質。

對日本繪畫史而言,板倉認為〈五馬圖〉也具重大意義。他指出,鎌倉時期的〈隨身庭騎繪卷〉(繪於十三世紀)在賦彩部分,可辨識出與〈五馬圖〉相通,很可能作者見過宋代類似作品,才依循此「型」創作。至於為何二○一九年重新現身,他認為與近年中國古畫市場行情狂飆有關,刺激許多早期傳入日本、之後下落不明的畫作重見天日。

兩件作品回娘家

此外,同樣是中國古代作品、也由日本借出的,還有〈北魏釋迦牟尼佛坐像〉及〈絹本著色觀音曼荼羅圖〉,但後兩者其實早就捐贈給故宮,這次可說是暫回娘家。

故宮副院長余佩瑾說,這兩件作品在故宮南院開展時曾借回來一次,這次由於故宮與九博已建立交流機制,再度借回台灣,將在十月院慶大展「甲子萬年」中展出。

這兩件捐贈給故宮的古作,原主人是曾久居日本、來自台灣的富商收藏家彭楷棟。彭楷棟十五歲就赴日謀生,歷經物流、珍寶、餐飲、畫廊、大樓租賃等行業,名列日本第十三名億萬富翁,骨董蒐藏也一流,在晚年把畢生收藏逾四百件珍藏捐給故宮,故宮也為他新闢「楷棟堂」。

余佩瑾說,彭楷棟當時捐贈品也包括〈北魏釋迦牟尼佛坐像〉及〈絹本著色觀音曼荼羅圖〉,但因這兩件那時已登錄日本重要文化財,依照日本文化廳規定不能出境,因此只能由駐日本代表處擔任故宮代理人,近年將兩作寄放在九州國立博物館。

北宋著名文人畫家李公麟所繪〈 五馬圖 〉有神品之譽,圖為局部。圖/取自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06 02 2025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