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時光重逢】作家黃春明的草葉情

陽台花圃綻放的沙漠玫瑰。圖/林美音

黃春明的撕畫〈菅芒花〉。圖/遠流提供

黃春明和林美音在書房乾燥花前。圖/吳景騰

文/歐銀釧

作家黃春明今年榮獲第十二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九月,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主辦單位託我和工作團隊去他家拍攝影片,以便和十月舉辦的文藝營學員分享。

大多數時間,我們在黃春明的五樓書房拍攝。妙語如珠的他,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大家都忘了時間,沉浸在他的小說世界。

書房有好多乾燥花。黃春明說,切花一星期就枯掉了,被當成垃圾很可惜,因此他教妻子林美音用麻繩綁住花,倒掛、吊起來,置於陰涼通風處,做成乾燥花,另有一種美感,也耐久。

那天傍晚,我們隨著黃春明到六樓的另一間書房。拍完之後,他帶我們看頂樓的天台小花園,歡喜地介紹那一片綠意,林美音則說起植物的故事。

「我們住在這棟沒電梯的五樓公寓三十八年了,那時還年輕,爬五樓不覺辛苦,覺得視野很好很滿意,又有頂樓可以使用(部分有產權),很不錯。以前我們住北投平房,前面有庭院,老師很喜歡種種花澆澆水,花架也都自己買些舊木板釘製。搬來士林時,也把院子裡大大小小約有二百盆花草都搬上頂樓陽台。」林美音說。

近四十年前,他們帶著那麼多花草住進士林公寓。「老師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整理落葉、清理排水溝,尤其颱風大雨時,排水溝清理更重要。如果他出國打電話回來,第一句話就是交代要記得澆花。後來星期假日我們也常逛花市,陸陸續續還會買些蘭花或盆栽花卉回來,小小陽台蠻好看的。十年前老師罹癌後,才交給我來整理,他康復後,我們最喜歡上頂樓欣賞植物。十多年來,我考量自己的體力,也慢慢減少盆栽數量,以目前這樣的小小範圍為樂。」

陽台上的植物有一個大盆栽,種的是雀榕,三十年前,黃春明和林美音合力將它搬上頂樓陽台,「這棵雀榕是目前最大的一盆,不怕大風大雨,常有小鳥來築巢。」他們總是遠遠地觀賞樹上的小鳥,不打擾牠們,「也不知道是哪一天,牠們母子就一起飛走了。」

有一盆銀杏是林美音最喜歡的。七、八年前朋友送來時,才二十公分高,現在已有一公尺高,每年冬天葉子枯黃掉落,來年春天又長出小小像扇子的小嫩芽,慢慢長大。

林美音和黃春明早年都任職於中廣公司宜蘭台,兩人因節目製播合作而相知相守。一九八四年黃春明的油畫作品〈嘮叨菩薩〉畫的就是林美音。

正紅色大花的沙漠玫瑰迎風搖曳。「它在我們家很多年,忘了何時有的。它每年會開花,不多,只開一、二朵。不過,二○二一年五月陸續開了五朵,讓我們驚豔。二○二二年五月我把它換了大一點的花盆。」植物是他們的生活記憶。

「這兩個非洲堇小盆栽是前幾年剛買的,很可愛,顏色也很美,開過了好好照顧,還會繼續開。另一邊的紫葉酢醬草曾有紋白蝶停住。這麼多年來,小小陽台花開花落,變化很大。雖然花草不多,但隨著四季的氣候,也會有不同的花卉,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流轉。」林美音說。

除了在家種植花草,黃春明夫婦出外也總是留意各種植物。前幾年,他們去宜蘭一家民宿住宿,「突然發現一朵小花,開在層層石階的縫隙裡,那麼可愛健康,令我驚訝。」「二○二二年二月,天氣寒冷,下午,我和老師出去走走,經過住家附近公園,看到前方草地好像撒滿碎花,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五彩繽粉的樟樹落葉。」

來到客廳,黃春明指著牆壁上自己的水仙花油畫作品,他說:「小小的花朵自球莖抽出,歡欣歌唱。」畫作是時光記憶寶盒,打開往日的生活。我們彷彿聞到淡淡花香從畫中傳來。

早年我在《皇冠》雜誌工作,那時黃春明有個「台灣草葉集」專欄,風靡讀者。他以細膩的筆觸,描繪植物,畫筆下葉脈、果紋栩栩如生。前兩年,我專程到他位於宜蘭大學的工作室欣賞原稿,重新展讀他的畫作:菜瓜、烏桕、樟、姑婆芋……,有如穿梭田野間,聽見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宜蘭羅東的黃春明說起自己從小「用腳讀地理」的生活。

後來,他在自己創辦的《九彎十八拐》雙月刊也常發表撕畫,有些以植物為題材,配上詩句,引人懷想。我特別喜歡他發表於二○一三年的撕畫〈心燈〉,那幅畫是提燈裡有一朵花。他寫文章闡述其義:「人文的世界裡,找不到路,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己想要去那裡,陷入這樣黑茫茫的困境,當然需要一盞燈,但這盞不是外借的燈海,我們忘了自己心頭裡就有一盞心燈。」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朵綻放在心田的花,帶著我們迎向光的方向。黃春明點醒大家。

另一幅撕畫作品〈菅芒花〉,收在遠流出版《撢亮星空的菅芒花:黃春明詩話撕畫》。深藍夜空,白色芒花迎風,「把天空打掃得藍藍的,把天空掃得高高的,把星星撢得亮亮的。」意境優美。

最難忘的是他的撕畫〈在龍眼樹上哭泣的小孩〉,令人迴思再三。「八歲那年,我和弟弟拿著空罐頭出外撿龍眼核玩,被家人急急叫回,我把龍眼核亮給彌留的媽媽看,還說:『媽媽你看,我撿了這麼多的龍眼核哪!』」

今年八月至十月,為了花蹤文學獎,三度到黃春明家,每一次他都站到窗邊,看著屋外的龍眼樹。他說:「我家外面這棵龍眼樹長得這麼茂盛,今年夏天看著它開花結果,一串串的果實總是帶我往童年飛跑。」

數十年前,黃春明就想寫心中的龍眼記憶。十月十一日,林美音對他說:「我從你二十九歲認識你,那時你就在說『龍眼的季節』這個故事,已經五十多年了,現在終於要下筆了。」

一棵龍眼樹住在黃春明和林美音心中。那是他們對生命的凝視。

九十歲的黃春明打開平板電腦,準備寫作,指尖落下,一棵記憶樹透著光在書房裡生長。

20 12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