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海闊天空】重逢台南水道博物館

園區這三座長得方方正正的白色方塊是用來禦敵的碉堡。 圖/台南水道園區博物館

挑高的桁架錯縱交織,左右對稱的十四個快濾筒,是打卡拍照的好景點。 圖/徐絹單

密閉式的淨水池是儲水設施,屋頂設有59根通氣孔。圖/徐絹單

送出唧筒室,高處45度角的窗戶,具有通風又可擋雨的巧思。圖/徐絹單

紅磚建築的快濾筒室,黑瓦覆蓋,造型優美。圖/徐絹單

園區的白雪木盛開,宛若雪花覆蓋樹梢,充滿北國的浪漫氣氛。圖/徐絹單

文/徐絹單

台南熱蘭遮城(安平古堡)今年建城400年,歷經不同治理時代,最重要的建設之一,就是120多年前,由英國及日籍工程師接力規畫、興建,完成當時台南街市自來水道布建,重遊列名國定古蹟的台南水道博物館,撫今追昔,更加感佩前人的努力和付出……

多年前同事帶我們參觀台南水道的「快濾筒室」,在荒廢的廠房裡,井然排列的14個快濾筒,呈現頹廢迷離之美。

這次再訪,廢墟般的水道園區,透過古蹟修復計畫,已經轉型為「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並於2019年正式開放參觀,成為台南旅遊的新亮點。

園區白雪木繁花綻放

12月來訪,宮之森圓環附近的白雪木悄悄盛開,別名聖誕初雪的白雪木,細長似雪的苞片宛若雪花覆蓋樹梢,充滿北國的浪漫氣氛。昔日灰撲撲的紅磚建築洗盡鉛華,散發古典雅致之美,庭園裡珍貴老樹鬱鬱蒼蒼,整個園區裡繁花綻放,咖啡香撲鼻,各式口味冰淇淋和輕食,也讓人食欲大開。

水道博物館包括博物館區、花園區、密林區、淨水池區等區域。博物館區有A、B、C三館,分別為快濾池室、快濾筒室、送出唧筒室。

乾淨用水引自曾文溪

昔日台南地區飲用的乾淨水從哪裡來?這條就是台南最早的水道,先將曾文溪的水引進園區外的沉澱池,透過地底下的管路送到快濾筒室,加入藥水沉澱去除雜質後,經由送出唧筒室的泵浦送到淨水區,再分送到台南巿街及安平、永康等區。

台南水道是日人治台後,於1896年聘請英國的威廉.巴爾頓擔任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規畫設計的。1899年巴爾頓因病逝世後,透過他的日籍學生濱野彌四郎及其下屬八田與一的努力,引進曾文溪的水過濾為民生用水,後因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共歷時10年才於1922年興建完成,以重力給水方式供應台南街市使用。

活化古蹟還原舊風華

1982年水道功成身退後,由於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水道設施,包含舊辦公室、檢驗室及輸水、淨水設備等設施,均列為國定古蹟。

我們依著順序參觀。A館的快濾池室因應二戰後人口增加,日治時期的水道設施不敷使用,台灣自來水公司另於1952年增建「快濾池室」,地下層目前還保留完整的快濾池系統管線。

有趣的是,「快濾池室」懸掛著「水不會自己來」的看板,平常閩南語慣稱「自來水」為「水道水」,源自日文發音,指的是乾淨的飲用水,而「水道」就是輸送自來水的管道。飲水思源,現在我們打開水龍頭就能享用乾淨的水,要感謝政府和許多人的功勞。

骨董設備猶如工藝品

來到B館的快濾筒室,同樣是座紅磚建築,黑瓦覆蓋,造型優美,高處半圓的窗戶,一磚一瓦都非常精美典雅,一點都不像是一般粗糙的工業用設施。

進到室內,可以看挑高的桁架錯縱交織,左右對稱的14個快濾筒,全是英國製造,像是精緻的工藝品,曖曖內含光,散發一股迷人的韻律之美,成為我們拍照打卡的景點。B館裡還有介紹水道概要、水道名人以及陳設當時的實驗器材,具有寓教於樂的意義。

羅漢松映照百年經典

快濾筒室前,有一排遒勁的羅漢松,其中一棵百年羅漢松蒼勁挺拔,樹身直徑寬逾兩公尺,需要3個成人才能環抱。百年樹木屹立不搖於園區,見證園區的繁盛沒落與再利用,更成為經典的風景。

來到送出唧筒室,也是一棟挑高的建築,高處呈現45度的窗戶,具有通風又可擋雨的巧思,幾座藍色的馬達,鏽斑點點,這可以用來將水打到頂端的淨水池區。

水道歷史知性又感性

在博物館區的1公里處,還有一座免費參觀淨水池區。這裡非常清幽,步道兩旁栽植櫻花樹,往上爬了近200階的樓梯,盡頭到達淨水池,淨水池頂部有覆土與植被,並設有59座鑄鐵通氣管柱。山牆中央上還留有「南水」的圓形標誌,殘留歲月的風華與滄桑。

淨水池區是經過精密計算,在高達60公尺的高處,利用地勢之差,讓水往下流,經過量水器室輸送到台南巿區,成為乾淨的民生用水,供應當時台南10萬人使用。

曾經滄海桑田,如今再造風華。這趟水道博物館,見證水道的興衰歷程,遊賞之餘也增添了幾分知性。

02 12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