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台灣史話】走讀三分埔松竹寺

山門及雀榕與喧囂的松竹路形成強烈對比。圖/張廷鋐

佛家四將幻化為龍虎邊門的守護神。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三十張犁」是北屯的舊地名,與大里杙、犁頭店同為台中盆地上較早開發的地帶。根據清代古文書記載:五甲地可由一張犁合耕,顯見清領時期北屯已是良田沃土,因而六館業戶的陳元謀、秦阿生即率眾於此開墾。境內的頭嵙山為著名小百岳,也是地理學界重要的地質分類名山,更是烏溪向心狀水系中的大里溪發源地。

「三分埔」是三十張犁的舊有聚落,其開發可以回溯至清朝雍正年間。賴氏先祖自福建漳州渡海來台,以墾殖荒地維生,開枝散葉後於三十張犁建造宗祠「五美堂」,並將手裡頭的田地劃分為五等份,意即每位兄弟都分得一份土地;又因土地廣闊,遂將沃土劃分為兩個村庄,分別為「三份埔」與「二份埔」。

日據時期,三份埔因街庄改正與地名雅化改名「三分埔」,隸屬大屯郡北屯庄;二戰後曾短暫歸屬於台中縣北屯鄉,後因街庄整併改隸台中市,成為省轄市「北屯區」的一個聚落。之後隨著行政區整改,台中於二○一○年升格為直轄市,三分埔之名逐漸消失在路標、指示牌上,但聚落中的松竹寺仍然靜靜地守護著在地居民。

松竹寺創建於清朝道光年間,主神為「水流觀音」。傳聞,寺中水流觀音係隨洪水漂流而來,待洪水稍退,牧童發現這座觀音像,於是立祀膜拜,因神威顯赫信仰者日眾。較為可惜的是,一九八○年代,創建超過百年的松竹寺舊廟體因略有毀壞而遭拆除,另行創建新廟。

一九九○年代,廟方於正殿後方創建「白衣大士聖像」,高達二十公尺的聖像立時成為三分埔地標。然而,二○○五年海棠颱風來襲,玻璃纖維材質的聖像不敵強風應聲倒地,廟方主事者認為白衣大士乃是為台灣擋災而毀壞,遂捐資重建,並於二○一○年完工。

甲辰年菊月初訪三分埔,發現松竹路依偎著松竹寺已成為北屯的重要街肆,而松竹寺香火依然鼎盛,所幸人潮不致過多,得以在誦佛聲中享受難得的靜謐。

走一趟三分埔,可以前來松竹寺讀著結緣的佛經,更可以禮佛參拜,洗滌載浮載沉的身心;走一趟三分埔,可以在松竹寺山門前已然屹立超過一百個寒暑的雀榕下靜思,思量著近百年來的良田沃土,在人聲鼎沸的松竹路上已然遍尋不著痕跡,宛若黃粱一夢……

26 11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