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城市發展史】與時俱進的台北公有市場

【城市發展史】與時俱進的台北公有市場

南門市場。圖/資料照片

文/尚智

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的變遷,會去傳統市場光顧的民眾逐漸減少。根據今年六月的公視專題報導,全台灣近三年共有九十一個公有零售市場消失,超過全國總數的百分之十五。由於傳統市場具有提供多元購物選擇、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活絡地方產業經濟等功能,政府與攤商近年致力於改變傳統市場的面貌,盼望吸引更多消費人潮。而從台北公有零售市場的演進,可見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

萬華的新富市場,是一九三○年代設立的公有市場。日本人基於公共衛生的考量,為了改善清代傳統市集髒亂不堪的缺點,因此規畫了這個現代化的市場,建築主體設有馬蹄形的天井,以利通風及採光,並設置排水溝及公廁;為了維持生鮮食物的低溫保冷,還設有製冰室。到了戰後,由於緊鄰的東三水街市場崛起,新富市場相對沒落,如今轉型為文化景點。

而原本傳統的東三水街市場,在台北市府與設計公司的協助下,於二○一七年規畫為親子友善市場,嘗試成為食農教育及環境教育的教室,透過適合小學生的市場體驗活動,吸引家長帶著小朋友走入傳統市場。畢竟這些從小親近菜市場的孩子,未來才能成為傳統市場的新客群。

鄰近捷運大直站的大直市場,建築主體已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因為二○一六年「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舉辦的「台北街角遇見設計」活動,大直市場找來聶永真等設計師重新設計攤商招牌,不只提升店面的質感,也更加活潑。讓外界看到傳統市場的店面改造,能帶來煥然一新的效果。

一九九○年代建立的士東市場,屬於台北較為新穎的公有市場,以異國情調的文青市場而聞名。士東市場除了地緣關係,受惠於外國人與有錢人眾多的天母商圈加持,市場自治會本身也願意改變,從清除下水道的臭味、改善空調冷氣、把公廁打掃乾淨做起。二○一七年,士東市場引進名為「美好關係」的設計師團隊,為一部分的攤商改造店面,透過招牌、燈光、擺設等細節的重新設計,開啟了走向文青市場的轉型之路,果然一炮而紅。

緊鄰捷運中正紀念堂站的南門市場,前身為日據時期的千歲町市場。戰後由於接近城內與周邊的外省族群居住區域,成為大台北外省食品的集散地,包括上海鬆糕、湖州粽與江浙菜等。如今的南門市場,是二○二三年改建、重新營業的新大樓,不只是節能減碳的黃金級綠建築,而且以明亮乾淨的通透性空間搭配寬敞走道,為採買民眾打造舒適體驗。

在遠企購物中心正對面的成功市場,正在進行市場改建工程,然而目前的中繼市場也很有看頭。由於二樓多為熟食攤位,因此在中庭的共食區擺設了桌椅,有如百貨公司美食街,不只招攬周邊居民與上班族前來用餐,也有網紅拍片介紹市場美食,吸引年輕族群的目光,更讓人期待成功市場改建後的新風貌。

16 10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