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文物神皋】傳古鑑今 華蓋大千

張大千番僧昂吉摹敦煌安西榆林窟第28窟唐菩薩立像軸,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復原創新「佛陀的一生」—金剛經華蓋。圖/邱德興

張大千臨摹隋代敦煌301洞窟南壁釋迦牟尼像的華蓋圖像。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唐代觀音菩薩與地藏菩薩華蓋,目前由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張大千摹敦煌西千佛洞第11窟釋迦說法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第17號藏經洞唐代幔蓋華蓋復原作品,原絹軸畫作目前藏於印度新德里博物館。復原創新「佛陀的一生」—初轉法輪華蓋。圖/邱德興

文/嚴慕容

中國大陸故宮博物院「敦行故遠特展」當中,敦煌壁畫裡的華蓋,歷經千年再次走出牆壁,如此撼攝。這四座復原唐代敦煌莫高窟的華蓋法器物,讓諦觀者印象深刻。以往,在佛洞窟中看敦煌壁畫時,從未想過平面華蓋以立體型態復原後,如此震撼人心。除了讚歎敦煌壁畫的不可思議,更要為世世代代的敦煌石窟守護人致上最高敬意。

敦煌石窟  華蓋陳列

佛教經絲路東傳至中國後,伴隨著外來藝術本土化、世俗化的進程,華蓋圖像走進了佛教石窟。佛教華蓋是從西元四世紀莫高窟創始之初已現,現存於492個石窟壁畫中。石窟從北朝、隋唐、五代至宋以降,除了莫高窟石窟,還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東千佛洞等,共同組成敦煌石窟群。

敦煌石窟群的華蓋,如同一個歷時千年的華蓋陳列館,華蓋頻繁現身於大型經變畫,以及說法圖、佛龕內、佛傳故事等畫中佛、菩薩與尊聖之頂上。壁畫中的華蓋是由蓋頂、蓋帷、嚴飾物三部分所組成,由於時代及人、神的身分不同,華蓋的大小、繁簡及形式變化萬千。

佛教東傳後,華蓋被賦予的宗教意味更為顯著。其紋樣有雲紋、瓔珞、流蘇、蓮花、彩鈴,還有花蔓蓋、雲蓋、珠網蓋等,示現佛陀莊嚴威儀與佛國世界的瑰麗鉛華之色。透過繪在壁畫中的華蓋圖像,在複製與創新之間,將華蓋的內容、質地、造型以及功能復原,呈現在世人面前。

敦煌守護  華蓋傳承

敦煌華蓋復原項目於2015年展開,由敦煌研究院王旭東與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婁婕館長帶領與指導策畫,敦煌美術所韓衛盟、范麗娟老師二十餘年來,從華蓋素描線稿到考據顏色、圖案型態上的各種敦煌實相臨摹,求最接近的還原華蓋原貌,完成約千件華蓋原稿,由筆者與該團隊合作復原製作完成。

敦煌研究院對莫高窟北朝及隋代華蓋圖像的分類、定名、排比做出較為詳細的研究,所獲階段性成果同張大千、史葦湘 、歐陽琳、段文杰等之臨摹典範,華蓋展覽即是在這些研究基礎上再創新。

臨摹之本  創造之功

華蓋復原製作,除了需要長期石窟勘察與比對選樣,大量的壁畫閱讀形狀、材料顏色考証等,都需要清晰的圖像。但現場洞窟歷經千年大自然風化損毀與人為破壞,很難由破損與模糊褪色的現況,一窺其真實面貌。

如張大千《談敦煌石室》云:「敦煌現存之(壁)畫,約三分之二已變色,其餘完美如新。用其銀硃和粉繪色者都變為黑色,現臨摹者以皮膚為黑色,實為大錯。」

張大千臨畫方式是透過現貌恢復原狀,凡現狀有變色或破損處,盡可能推測其本來面貌,其目的在於學習古人的造型設計及用筆方式,以為己所用。因此,能仿效張大千先生這般藝術巨劈的復原臨摹方式,對於華蓋復原真實考據的研究製作,更顯意義非凡。

敦煌摹寫  貫古通今

張大千(1899—1983),一度出家,遂以法號「大千」名世。張大千從1940至1943年間,耗資五千兩黃金借貸,在敦煌面壁摹寫歷時約三年。至今,共摹寫完成各時期代表性壁畫276幅,舉辦近二百場世界畫展,宣廣敦煌,成就大千盛年,精麗描繪之敦煌壁畫世界。

古法新知  大千傳遺

張大千在敦煌寫摹,洞悟「法相莊嚴」之精隨,強調「師古人之蹟,先師古人之心」。其敦煌壁畫的臨摹,屬於整理研究性臨摹,是對壁畫的殘損部分進行有選擇性的造型復原臨摹方法,以形寫傳神之「氣韻生動」線描為主要特點與審美核心。

目前傳世真跡,其中有華蓋的文獻真跡者,四川博物館約有20餘幅,台北故宮有4幅,分布在說法圖與尊像畫中。這些臨摹作品,為後來敦煌壁畫修復研究、考證、臨摹、宣傳、維護,提供了參照依據與貢獻,為敦煌學研究與華蓋考證,提供全新突破及重要時代意義。

華蓋大千 復原創新

中國故宮博物院「敦行故遠特展」當中,一座敦煌藏經洞出土的中唐絹畫幔蓋華蓋 ,製作除了考據現藏新德里博物館原作,亦參考大千先生臨摹的壁畫類型、顏色、器件等。如唐大聖文殊菩薩師利像的珠網瓔珞;盛唐淨瓶大士像軸中型制與承露、色系;五代涼國夫人供養圖的重幔蓋型;唐代安西榆林窟28窟菩薩立像軸的覆蓮座、層幔與火焰摩尼寶珠等。為製作敦煌華蓋尋得融和應證,與精確復原。

對於華蓋繪畫史與發展蹤跡的生動解讀,能呈現壁畫發展歷史的盛況與傳承弘揚華蓋文化的作用。藝術大師張大千與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常書鴻所長,以及歷代為中國石窟有重要貢獻者,如敦煌華蓋圖案繪製的常沙娜等敦煌守護人,使經過多次浩劫的敦煌寶藏得以傳承。筆者也願盡一己力,對佛教華蓋復原與創新,堅守使命。

07 10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