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走進大西南】苗族跳月過中秋

文/出谷司馬

中秋節就快到了,在這個一年當中月亮最大最圓的時節,許多民族都傳頌著他們自己特別的月亮傳說。住在中國大陸西南的苗族,有一種叫做「跳月」的習俗,就是與月亮有關的民族節慶。趁著中秋佳節前夕,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具有特別意義的苗族慶典。

由於苗族有許多不同支系,因此他們的風俗習慣也有些許差異。以跳月來說,有的苗族會在農曆春節舉行跳月活動,有的則是在中秋跳月,但是不管在什麼時候,「月亮」一直都是這個活動最重要的元素。而之所以以月為名來跳舞,則是有一段流傳許久的故事。

苗族傳說,「月亮」原本是一個誠實憨厚且勤勞勇敢的小夥子,與一般把月亮視為「陰柔女性」的想法有著很大的不同;另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叫做「水清」,對月亮一見鍾情,即便有來自九十九州的九十九位年輕人在追求水清,都被她拒絕了,並表示非月亮不嫁。不過,水清想跟月亮在一起可沒那麼容易,必須得先經過「太陽」這一關。所幸水清並不畏懼太陽設下的種種關卡,最後和月亮終成眷屬。

這個古老的傳說,讓許多苗族人相信月亮與水清姑娘所代表的愛情,會在中秋夜感染那些沐浴在月光下的青年男女。所以,每到中秋之夜,青年男女都會聚集在一處跳著苗家歌舞,並藉由這樣的機會尋找另一半,互相傾訴愛慕之意,盼望能成為像月亮與水清姑娘一樣的神仙美眷。而這個在月下跳舞的活動,就是俗稱的「跳月」,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其實就是一種青年男女的聯誼活動。

清代的文人陸次雲的著作《北墅緒言》中有一篇〈跳月記〉,可以視為是漢人對於苗人跳月習俗的觀察。

陸次雲認為,跳月就是苗族的婚禮,而參與跳月的青年男女就是為了求偶而來。他還觀察到,苗族青年男女甚至會不遠千里,「渡澗越溪,選幽而合,解錦帶而互繫焉,相攜以還於跳月之所。」值得注意的是,跳月之後,青年男女會先各自隨父母返家,然後雙方開始討論下聘迎娶之事;且無論以牛或羊為聘禮,都必須是雙份的,也象徵著他們對此事的重視。

不過,這種先跳月再談婚事的習俗,對於當時的漢人知識分子而言,是一種相當「異例化」的事情,所以陸次雲最後對於跳月的評論是:「先野合而後儷皮,循蜚氏之風歟?嗚呼,苗矣。」意思是說,苗族的青年男女先有婚姻之實,然後才由父母進行下聘的行為,對陸次雲來說是期期以為不可的。

時至今日,跳月的習俗多半都已成了一種表演形式的村寨活動,藉著月色載歌載舞,充分展現出苗族青年男女的活力與熱情。當初藉著跳月的聯誼,現在可能已經被社群軟體所取代,但是水清姑娘和月亮的故事,依然存留在苗族人的心中,在每一次的跳月活動中流傳下來。

06 09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