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歷史點滴】戒嚴時期的台灣禁歌:〈何日君再來〉(上)

文/許峰源

戒嚴時期,係指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於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九日發布〈台灣省戒嚴令〉,明確指示從隔日起台灣全區進入戒嚴,一直到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解嚴令〉頒布後,才逐漸解除對民眾的種種禁錮。

這長達三十八年五十六天的戒嚴歲月,政府為達到全面治理,除以公權力管控民眾,更頒布各項禁令來箝制民眾言行舉止;甚至動員國家機器,運用媒體傳播、學校教育管道,以及藝文獎章等方式進行思想灌輸,形塑符合其反共抗俄標準的意識形態。在這樣的體制下,民眾日常生活深受影響。

歌曲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可呈現社會發展及時代流行趨勢。在戒嚴時期,政府加強社會管控,許多歌曲發行前後經過審查,最終難逃查禁命運,這不僅影響歌曲創作,更阻礙文化發展。觀察歌曲查禁的背後,也突顯出台灣那些年不民主、不自由的氛圍,以及種種荒謬怪誕現象。

一首歌曲,只要被冠上任何一種查禁原因,緊接而來會有各種查禁現象,例如電台被監聽、管制,不准播放禁歌,唱片行不可兜售灌製有禁歌的唱片、錄音帶,校園師生與社會大眾也必須遵守規範,不能傳唱禁歌。歌曲創作者和演唱家更得小心翼翼,否則一經查緝後就會遭到嚴厲處罰,情節嚴重者還可能招來想像不到的牢獄之災。

在當年遭政府查禁的上千首歌曲中,晚近由鄧麗君傳唱而爆紅的〈何日君再來〉,是現今許多人仍琅琅上口的歌曲。然而這首歌歷經不同政權,先後遭到查禁,命運相當坎坷。

〈何日君再來〉最早是在一九三七年由筆名晏如的劉雪庵譜曲,作為三星牙膏公司投資的歌舞片《三星伴月》之插曲,後來由該片編劇黃家謨(筆名貝林)填詞,歌手周璇演唱。由於這首歌節奏輕快,歌詞「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容易理解上口,又契合許多人的現實生活,隔一年發行之後,很快在許多地方受到歡迎,成為時下熱門歌曲。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歌也受到日籍歌手山口淑子(即李香蘭)的喜愛,經過她的翻唱,在日本軍營裡頗受歡迎。只是,當時正值日本對中國發動軍事戰爭,日方審查單位認為〈何日君再來〉屬於外國靡靡之音,有傷風化,也可能因此影響軍隊作戰,下令禁止。李香蘭個人也因這首歌遭到日本工務部傳喚,懷疑她是否盼望重慶政府早日歸來,有損日軍士氣,最後經過她解釋後才釐清誤會。

不過,〈何日君再來〉在日軍占領區因李香蘭傳唱並遭到調查,引起各界關切,知名度反而水漲船高更廣為流行。中日戰爭結束後,在中國大陸作戰的日軍一夕之間淪為戰俘,被迫遣返回國,〈何日君再來〉一度被有心人士改造為〈賀日軍再來〉,遭到政府關切而下令禁唱。由此可見,這首歌曲命運之多舛。

22 08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