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無所不知】麗江古城(下)

圖/Ming

文/陌上君

「茶馬古道」的誕生,是因應藏民喜酥油茶,中原征戰需要馬匹,兩地物資互補,商人便以高山峽谷中的一條古道作為民間運輸通道,「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

自唐宋以來,中國西南地區商旅的主要交通工具為馬,這條古道便成為民間國際商道,稱為「茶馬古道」。而麗江的特殊自然地理、人文環境,使納西族在這條古道上扮演重要角色,也一躍成為茶馬古道上的繁榮重鎮。抗日時期,這條古道曾發揮重大功能,是當時國際援華物資能進入中國戰場的唯一陸上通道。

麗江的納西語,稱為「依古敦」,意為「金沙江轉彎之地」,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區域,地勢高低可達6000公尺。「一天有四季,隔里不同天」,氣候多樣性造就生物的多樣性。眾多民族聚居於此,現有納西族、彝族、僳僳族、白族、藏族等二十二個民族在此地共存共榮,豐富多彩的地理、氣候、民族,構成了麗江多樣化的人文景觀和民族風情。例如,以瀘沽湖為中心的納西族支系──摩梭人的「男不娶、女不嫁」母系社會的婚姻觀最為著名。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納西族成為善於學習和兼容外來文化的民族,各族互相通婚,在發展過程中,吸納了不少漢、藏文化,包含民族服飾、民間歌謠、舞蹈、飲食、節慶、神話傳說、宗教信仰等。古城內,道觀、佛寺建築林立,甚至還有基督教堂,充分展現互相尊重、各自精采的開放精神。在經濟生產活動中,納西族兼融藏、白、彝等民族文化和先進技術,與周邊各民族和睦往來,促進了納西族本身的發展與進步。

納西族的原始宗教為東巴教,其東巴古籍以東巴象形文字記錄,涵蓋了納西族的社會、科學、道德、藝術等,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麗江古城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展示的是納西族祖先從農耕走向商業文明的過程,是難得的、有跡可循的社會文化發展的活標本,且至今仍在發展中。

19 07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