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經典新話】希區考克《鳥》 科技發展中莫忘謙卑

圖/捷傑電影提供

圖/捷傑電影提供

圖/捷傑電影提供

圖/捷傑電影提供

圖/捷傑電影提供

圖/捷傑電影提供

文/陳煒智

一九六三年,台灣社會正在接受一連串改寫歷史的美學洗禮——《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轟動直接促成電影產業的起飛,以及中華文化古典美的全面啟蒙。於梨華和瓊瑤初試啼聲,隨之揚名文壇,還有國台語流行歌曲的消費界線逐漸模糊,融鑄、整合成為一種全新的「時代聲音」。

但在一九六三年的好萊塢,緊張大師希區考克推出最新的作品《鳥》(The Birds),卻刻畫出當代社會在面對自然反撲時的無助和脆弱,影片裡幾次出現群鳥驚飛,攻擊濱海小鎮的驚人場面,透過大銀幕展現出無與倫比的音畫效果,震撼全世界的影迷。

影片展現了人類在自然力量面前無比渺小的巨大對比,以此為全片的張力內核,爆發成為飽滿的戲劇弧線,讓人又怕又愛,影片最後留下難以名狀的謎團,更深深重擊全球觀眾的感官與思想,留下無限省思。

算算時間,《鳥》問世至今,已經六十一年了。

遇到無可逆轉的反撲

記得兒時有幸在紐約近郊的豪華舊戲院親炙名片風采。一月初,雪剛停,街上一片髒兮兮的冰屑,淒寒透骨的夜晚,坐在碩大無朋的放映廳內,眼前銀幕充滿鼓躁拍動的鳥翅,不知不覺,我就被吸引進那個世界,跟著美麗、驕縱的富家千金一路來到北加州的美麗小鎮,目睹異事一件一件發生,最開始只是一兩隻海鷗,進而演變成一場場的巨型劫難。

學校遊樂器具上滿布的烏鴉,每隻都虎視眈眈,小鎮加油站對面的餐室裡,三姑六婆七嘴八舌議論著東家西家,不料,鳥群自天而降正面攻擊,甚至引發加油站大火。

一九六三年的台灣,可能富足而安詳,一九六三年的國際社會,可能因為冷戰的界線,維持著既緊張又安定的詭譎平衡,但在希區考克的電影裡,自信滿滿的人類以為大自然盡在掌握之中,果然遇到了無可逆轉的反撲。

《鳥》從頭到尾並無使用背景配樂,僅有焦躁無比的鳥叫聲貫穿整部電影。故事脫胎自《蝴蝶夢》(Rebecca)原著者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的短篇小說,在文學作品裡,群鳥的攻擊發生時間是二次大戰剛結束不久,地點是英國海濱的康瓦耳,難以解釋的現象,節節逼近的危機,通篇讀下,宛如二戰期間,德軍圍攻英倫三島的惡夢重現。

希區考克借來這個故事模版,移花接木,套用到美國背景,在影片中,鳥類突然攻擊直指自然界的不可預測的種種威脅,尤其,這樣的威脅已經超出當前科學的理解範圍,在這樣的情形下,人類——尤其在太空競賽時代裡的人類最引以為傲的「科技」和「理性」,便顯得弱不禁風且無能為力。這樣的「氛圍」更動,直接挑戰當代人對於科技和進步的盲目崇拜,特別在濱海餐室一場,無知、無能又愛打聽的酸民嘴臉,在猛然爆發的加油站燄火前,成功扮演了跳樑小丑,以及罪惡的反派。

仍然忘記謙卑和敬畏

一九六○年代一路至今,我們似乎沒有學到更多,也似乎沒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反省裡,體會到更多。我們仍然忙於日常的物質追求,仍然堅持以舒適、便利的生活來代換大自然應有的伸展空間。一旦大自然反撲,人類所依賴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就變得無比脆弱。於是我們哀嚎,我們投入更多的資金、能量,務求「人定勝天」、「征服大地」。

我們仍然忘記謙卑,仍然忘記敬畏。

當然,區區一部電影,不可能讓我們永遠銘記謙卑和敬畏有多麼重要。不過,憶起當年走出影廳,踩著碎冰回家的路上,群鳥鼓噪的尖銳鳴聲猶在耳際,眼前飄落的一片落葉,身邊竄行的一隻松鼠,在當時當刻,都顯得愈發珍貴、愈發值得你我疼惜。

今年七月十二日起,《鳥》全新數位版本重登大銀幕,一起去看看吧!

15 07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