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歷史點滴】走過一甲子的石門水庫

石門水庫的大壩碼頭。圖/許峰源

石門勝景精神堡壘。圖/許峰源

文/許峰源

石門水庫是台灣聞名的水利建設,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四日正式啟用至今,已經一甲子,依然是北台灣重要的蓄水寶庫,提供桃園當地農工商業水源需求,滿足桃園及周邊地區民眾生活用水,還兼具防洪、發電功能,而水庫湖光山色,周邊道路沿途花木豐富、風景秀麗,更是台灣負有盛名的旅遊勝地。

石門水庫的興建可溯源至日據時期。桃園地形多屬台地,蓄積水源不易,聚集在此的先民開拓大小埤塘,仍不敷農業灌溉。至日據時期,開闢桃園大圳,擴大供水區域,還是無法全面滿足灌溉需求。戰後,台灣百廢待舉,桃園農業灌溉與民生用水需求若渴,因此地方人士群起倡議政府應興建水庫,蓄積水源,才能夠一勞永逸。中央政府經過評估後,面對整體財政艱困的窘境,於是決定爭取美援投注,進而啟動水庫建設工程。

石門水庫跨越桃園大溪、龍潭、復興與新竹關西,工程範圍遼闊。從規劃構想到全部工程完竣,前後經歷石設會、石籌會與石建會三個階段。石設會乃「石門水庫設計委員會」的簡稱,是一九五四年二月行政院長陳誠指示下,通過組織規程而成立,隸屬於經濟部,主任委員由經濟部水利司司長鄧祥雲兼任,網羅台灣省建設廳代表劉永楙、水利局章錫綬、台灣電力公司孫運璿、台灣大學徐世大、農復會史道美等中外工程專家,相繼投入測量、繪圖、水文工作,以及地質探查作業。歷經會議討論與專業評估,最後決定石門水庫大壩的高度設在二百五十公尺。

石設會完成階段性任務後,行政院接續設立「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也就是石籌會,負責規劃各項經費籌措、分配,以及實務工程計畫。石籌會完成準備工作後,政府於一九五六年七月成立「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簡稱石建會,啟動之後八年建設工程,首任主任委員由副總統陳誠兼任,經濟部政務次長徐鼐擔任執行長,徐世大教授出任總工程師。至一九五八年八月,農復會主委蔣夢麟接任主任委員,其間,遭遇最大的挑戰即更改壩型設計。

原本,台灣爭取美援貸款前後,經過多次勘察,決定採取拱壩型。不料法國拱壩型水庫潰堤,造成數百人員傷亡,在台灣社會引起很大的爭議,也讓石門水庫工程全面暫停。石建會經過多次勘查,基於安全考量和不影響工程進度、經費變動等前提,決定改為土石壩。在此之後,石建會先後面臨大壩工程進度延遲、外界輿論評判、經費籌措等困難,均逐一設法解決,帶領七千五百多名工程人員完成水庫主體興建及各項附屬工程。

石門水庫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的水庫,各項工程展現台灣建設實力,期間也引起國際莫大關注,常被列入國內外嘉賓參訪行程。石建會先後接待多位來訪國家元首、首相、總理、特使、部長級政要,以及許多國際經濟考察團、水利工程技術團隊。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九六三年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蒲美蓬.阿杜德偕王后詩麗吉率團訪問台灣,車隊經過之處民眾夾道歡迎,場面十分熱鬧。面對泰國國王、王后來訪,桃園地區動員民眾超過一千人,穿著整齊,列隊歡迎,讓泰王備受禮遇。蒲美蓬除聽取工程施作簡報外,也前往石門水庫展望土石大壩以及溢洪道,觀察水庫施工情形,以及未來農業灌溉與水力發電等效益。

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四日,石門水庫竣工,舉行盛大慶祝典禮,貴賓致詞的講台和會場以中美合作圖案進行裝置,凸顯台灣與美國友好關係,強調美援挹注石門水庫建設的關鍵性。典禮由副總統陳誠主持,中外嘉賓數千人把會場擠得水洩不通,場面盛大隆重。陳誠在致詞時便提到,石門水庫能夠順利完工,除了歸功於中央與地方政府協力合作,也特別感謝美國提供經費和技術援助,而工程期間七千五百多名員工日以繼夜、不眠不休投入,更奠定工程成功的基礎。

石門水庫兼具多項功能:工程付諸實現後,隨即提供農業用水,增加桃園農業種植面積,提升農作物產量,立即緩解人口增加帶來的糧食供應問題;水庫也供應桃園、部分台北以及新竹地區民生與工業用水,同時兼具防治洪患、水力發電與觀光休閒等功能。

早在大壩興築期間,便已規劃水庫遊憩區,石建會投入水庫周邊環境規劃,打造環湖道路,建置觀景平台,並在道路沿線種植各類花草樹木。隨著石門水庫開放觀光,優美環境吸引國內外遊客造訪絡繹不絕,水庫旅遊經歷也成為許多台灣人的共同記憶。

13 06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