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走讀城鄉】華麗轉身的國立歷史博物館

屋頂神獸雕像。圖/丹青

史博館全新正門。圖/丹青

文/丹青

二○一八年七月閉館整修,原預計三年重新開幕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最終花費五年半時間,在今年二月二十一日華麗轉身,以新的面貌重新對外開放參觀。剛好彌補了同月閉館整建的國父紀念館,在文物、書畫展示方面的空缺。

位於植物園旁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是南海學園創始的社教館舍之一,其前身是日治時期台灣勸業共進會於一九一六所建之「迎賓館」,後作為總督府商品陳列館。當時主體使用阿里山檜木建造,中央為東西向二層樓木構造,東翼為一層,西翼則為二層,呈現兩翼不對稱的雁行狀,由森山松之助設計、井手薰等人協助建造。

政府遷台後,教育部長張其昀倡議興建南海學園,納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科學館於一個園區內,政府乃於一九五五年將此建築撥交教育部,作為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使用,但多半展示文物模型或複製品。直到一九五六年奉令接管前河南省博物館遷台的三千多件中原文物及二戰後日人歸還的古物,才奠定博物館的典藏基礎。

一九五七年,該館正式改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不僅典藏器物、銅器等文物,亦蒐藏不少渡海來台著名畫家的畫作。此後陸續經由政府機關撥交、各界熱心捐贈、館方購藏等,藏品日益豐富,至今已達五萬八千餘件。重要藏品包括:史前彩陶、商周甲骨青銅器、唐三彩、石刻佛雕、玉器、民初家具、戲偶、當代書畫等,樣貌多元,古今兼備。

史博館在一九六○到七○年代,曾數次擴增、修建館舍,包括成立國家畫廊,並將館舍建築逐步廢除原有日式及木造風貌,改為鋼筋水泥建築的中國宮殿式紅牆、綠瓦式建築,反映了當時中華文化復興的時代氛圍。並以原建築之歷史性,於二○一二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轉隸屬文化部管轄。

半世紀過後,史博館面臨設備陳舊、空間不足、樓板載重安全等困境,需進行全面整建。二○一六年提出改建規畫,總算華麗轉身,有了不同的風貌。

整修工程保持原來宮殿式紅牆綠瓦,但屋瓦及屋頂的仙人、神獸等雕像均請瓦作匠師妥善修復。內部空間及周遭庭園則採修舊如新做法,將典藏、行政等空間外移,增加設展空間、荷花池環景餐廳、兒童創意共學與友善無障礙公共空間及博物館商店等,展場空間較整建前約增加兩百六十坪。

外圍環境方面,則透過拆除庭院圍籬,營造現代、友善、開放的博物館氛圍。庭園除以楊英風雕刻作品和池水、涼亭外,並首度在戶外設置公共藝術藝品等。

史博館位在台北市中心,開館近七十年來舉辦過多次國內外藝術、文物大展,承載了許多國人的回憶。如今華麗轉身,再造新風貌,期盼更能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11 04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