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走過歷史】退輔會的南海資源開發

文/尚智

南海地區出產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周邊國家的兵家必爭之地。除了廣為世人所知的大量石油與天然氣蘊藏,以及多樣化的海洋漁業資源之外,其實在歷史上,南海諸島還有其他具經濟價值的自然資源。

為了開發這些自然資源,退輔會在1960年設立「南沙群島資源開發籌備處」,期間多次改名,1967年改稱為「南海資源開發所」。該單位在東沙、南沙、南仔礁等地設立工作站,輔導安置數十位退除役官兵就業,主要開發礦產及水產等自然資源,擴及養蠶、拆船、沉船打撈等業務。

該單位成立初期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開採南沙群島的磷礦。磷礦俗稱「鳥糞石」,大多分布在低緯度的海島地區,主要成分為磷酸鈣,為磷肥的重要原料,對多數農作物有增產的效果。

1971年,南海資源開發所改良磷礦的開採方式,以及建設相關的採運設施,主要交由台糖公司與台肥公司收購。後來隨著磷礦產量的增加,還曾經外銷至日本。

該單位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採收東沙群島的海人草。這是一種淺海的藻類,狀似「人」字而得名,通常生長在海平面底下二至七公尺深的珊瑚叢中;內含海人酸的成分,具有抑制寄生蟲的療效,可說是開採不易的珍貴藥材。從清末開始,日本人便發現海人草的經濟價值,多次前往東沙島採收,滿清、北洋、國民政府先後派人驅離。直到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占領南海諸島,我國對這個地區的經營才中斷。

二戰結束後,1946年由我國海軍總處福利處負責東沙島的海人草開採業務,1965年政府將該業務改為退輔會接管。1969年東沙島的海人草年產量達150公噸,產量為世界第一。然而過去多由日商低價收購,再製成藥品高價售出,日商的獲利可觀。

1971年,國民黨營的景德製藥公司推出新藥「凱山錠」,這是一種防治兒童腸內寄生蟲的藥劑。最初由國防醫學院藥學系研究海人酸的提煉方法,退輔會南海資源開發所雇工在東沙島採取海人草,再運往台北土城的景德製藥公司工廠提煉海人酸,多數外銷至世界各國,少數內銷,也就是製成「凱山錠」。

由於國內兒童寄生蟲的感染率一度高達百分之八十,經由政府編列預算,持續推廣給學童服用,十餘年後大幅降低患病率。

有意思的是,根據退輔會訪談當事人的口述歷史:當時南海資源開發所在東沙島採撈海人草,需要軍方支援定期的船運,以送回台灣工廠加工,雖然退輔會提供軍方微薄的福利,但與島上駐軍仍然時有不愉快的摩擦發生,退輔會的駐島同仁只能忍讓。這個故事,除了顯示雙方機關尚待協調的本位主義之外;另一個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東沙島開採海人草的經濟利益原為軍方所有,卻被轉移到退輔會之手而造成的。

因為退輔會的政策變動,1985年裁撤南海資源開發所,退輔會在南海地區的自然資源開發事業才告一段落。

22 03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