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經典新話】科幻電影探源與《沙丘》系列

圖/華納兄弟電影提供

圖/華納兄弟電影提供

圖/華納兄弟電影提供

圖/華納兄弟電影提供

圖/華納兄弟電影提供

文/陳煒智

《沙丘:第二部》把場景拉到義大利、約旦,創作團隊用綠色、黃色、黑白等三組色澤,呈現出帝國母星、沙丘異星,以及殘酷競技場等三個戲劇空間,在「科幻」當中調理出古典戲劇的況味。

科幻電影(Sci-Fi)是電影產業裡一個挺特別的「類型」。它理應具備「科學」層面的學理基礎,但在推展敘事的過程中,又往往更為強調視聽奇觀的展現,與「神話」類型電影宛如一線之隔的孿生兄弟,各有各的宇宙觀和戲劇世界當中的邏輯法則。

一九二○年代後期,德國烏發片廠(Ufa)出品,由大導演佛烈茲朗(Fritz Lang)精心打造的《大都會》(Metropolis)轟動國際。它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以及由宗教、神話等文化源頭提煉出來的各項元素,豐富了這部以「腦」、「手」得以藉由「心」將之團結在一起的當代寓言,精采紛呈,雖非史上首見,卻絕對有資格成為世界電影發展脈絡中,科幻電影的奠基鉅作。

《大都會》之後,佛烈茲朗再接再厲,構思登陸月球的奇想情節,完成《月裡嫦娥》(Frau im Mond);以成噸細沙布置成高低起伏的沙丘,重金打造片中的冷竣奇觀。

太空競賽刺激想像

科幻電影,尤其是以太空探險、宇宙奇航相關的作品,在冷戰期間成為好萊塢別開生面的一個旁枝,美蘇陣營雙邊飛快的太空競賽,直接刺激了文化界、藝術界,創作者投注無比的心力和想像,一部部劃時代的經典——文學作品如六巨冊的《沙丘》(Dune)系列,電影作品如《二○○一年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先後誕生,也催生了影迷所熟悉的《星際大戰》(Star Wars)等系列作品。

《沙丘》這套曠世巨著早有人想搬上大銀幕,苦心籌備未果,遲至一九八○年代才有大衛林區(David Lynch)充滿爭議但也極引人注意的改編《沙丘魔堡》。真正要到二○二一年,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執導的全新電影版,才終於掀起全球性的熱潮。

《沙丘》電影一開始困難重重,電影公司甚至對它不抱太高的信心,二○二一年秋天正式公映的第一天,開出財報數字,出品公司才為它的第二集開啟綠燈,核准它的預算。正因如此,《沙丘》第一集和第二集雖然故事連貫,劇本的完稿、美術與整體視覺和質感的設計規畫,在相連相屬的前提之下各自成局,這樣的特色在《沙丘:第二部》當中尤為清楚。

它不像早前「超級英雄」漫畫電影世代動輒連續好幾部曲、把電影拍成漫長的影集,更沒有看了後集忘了前集的弊病,更有甚者,在「科幻」和「未來」的敘事空間裡,呈現出經典電影如《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那般的實體光澤。

以人為本非概念先行

確也如此。《沙丘:第二部》把場景拉到義大利、約旦,更深入阿布達比補捉沙漠實景的壯闊瑰麗,在滾滾黃沙前上演世冑遺族「王子復仇」的悲壯大戲。這次的續集,劇本和表演較之前集更為紮實可觀。創作團隊用綠色、黃色、黑白等三組色澤,呈現出帝國母星、沙丘異星,以及殘酷競技場等三個戲劇空間,以人為本,而非概念先行,由角色帶出情節的主副線,讓觀眾能緊跟角色的發展走進整個戲劇宇宙,在「科幻」當中調理出古典戲劇的況味。競技場一折採用紅外線攝影,拍出逼人的黑白效果,令人歎為觀止。

故事說得節制、優雅,篇幅肌理勻稱,以「信仰」發展為核心思想,建立成迷人的戲劇結構,從遊擊戰開始,交織政治鬥爭的「造神運動」,高峰會上「黃袍加身」,推到三路圍攻的沙丘大戰,氣勢磅礴,緊接逼宮、受降、近身對決、深情告白、政治聯姻,重重疊疊,來到大軸的登基為帝,各界不服,只得全面宣戰,霎地收住全局。

男主角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在攝影機前完美成長,前半部文青式的憂鬱揉合了白袍小將式的天真和英武,後半部堆疊出沉鬱的劇力,塑造出懾人心神的靈魂角色;一眾青年演員表現均可圈可點,更以他們璀璨的明星光芒壓場,看得人心神舒暢,也期待第三集問世之日早日到來。

18 03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