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王文靜看世界】青花瓷上的葡萄牙文─兩座博物館的一個故事

葡萄牙版的清明上河圖 圖/傅天摯

故宮的無界之涯特展 圖/傅天摯

有阿拉伯文的青花瓷瓶 圖/傅天摯

作者在葡萄牙瓷磚博物館 圖/傅天摯

文/王文靜

為何這些青花瓷瓶上,繪著歪七扭八的葡萄牙文、阿拉伯文?有的形狀像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長頸瓶,還有的是荷蘭鬱金香圖案。這是明朝的青花瓷的變形金剛嗎?平常鎖在庭院深深的中研院中國首幅完整經緯世界地圖──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這次首次曝光。

就是現在,只在現在的國立故宮博物院「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展覽。我最近去朝聖。

見過青花瓷瓶,不稀奇;葡萄牙文上身、阿拉伯文上身、西班牙王室徽章上身的青花瓷瓶,就珍貴。

入場是一幅古地圖的放大動畫,這是人類最早納入太平洋的印刷地圖。這幅圖的場景是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人類從此時環遊世界後才知道地球是圓的。在那之前,地圖都是畫陸地為主,不知有美洲大陸、不知各大洲被海洋隔絕。

這張地圖的海洋上有一艘帆船「維多利亞Victoria號」,它是世界上第一艘環航世界的船。想像那是一個無動力船的年代,陸地被海洋分割,船在汪洋中無異於盲人。

一五二二年九月六日,維多利亞號返抵歐洲,完成歷史壯舉,運回了珍貴的香料。但是二百七十人的船隊,只剩下一艘船與十八人,包括麥哲倫都死於途中。

麥哲倫是葡萄牙人。那時的窮小國葡萄牙,鳴槍了「大航海時代」,培養了許多卓越的海上冒險家。比麥哲倫環球航程還早二十一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在一四九八年便成功穿越非洲抵達印度,開啟關鍵的海上絲路,奠基後繼者,從此促成東西方的大交流。一批批的歐洲人跑到亞洲,買香料、絲綢、青花瓷……運回歐洲。

青花瓷,有什麼稀奇?

之前的歐洲人沒見過瓷器,只見過陶器。一五六三年的一場梵諦岡晚宴,一段有趣的描述,一位葡萄牙教士向教宗碧岳四世推薦中國青花瓷:「在葡萄牙我們有一種餐具,由黏土製作,高雅潔淨遠勝銀器……極細極精,甚至透明,令水晶相形失色,彷彿是雪花膏與藍寶石的合成。」

十三世紀時,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交流頻繁,青花顏料鈷引進中國後,瓷匠開始應用於白瓷上。造就江西景德鎮的青花瓷。

為什麼青花瓷中國獨有,歐洲人無法製瓷?

◎材料限制:無法取得釉土。
◎技術限制之一:造窯(源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技術)
◎技術限制之二:燒花上色技術。

當時歐洲仍是「蠻荒之地」,中國是文明大國。青花瓷傳入歐洲後,歐洲人為之瘋狂。後來,大約清朝初期,甚至有法國傳教士間諜到景德鎮住了七年,探訪窯廠獲取相關陶瓷生產技術,傳回歐洲,提供製瓷知識,影響了之後的世界瓷器大品牌英國骨瓷Wedgwood等。

十六、十七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也是青花瓷的世紀。青花瓷走出中國,走到世界,很中國的器物繪上外語,成為世界的品味象徵。不只是歐洲上流社會的象徵,特別在富裕後的葡萄牙,更是將它彰顯於外,從皇宮到車站從里斯本到波多、葡萄酒產區松子鎮……建築物紛紛貼上青花瓷磚,暗喻「我可是見過大世面的」。若非身歷其境很難體會,我第一次到葡萄牙的感覺,震撼與錯愕,怎麼彷彿走入青花瓷磚的國度。

里斯本有一座國立磁磚博物館,由十六世紀聖母院改建,精采地展示五百年各種如畫的磁磚,皇室狩獵圖、猴子迎親圖,還有對話荷蘭台夫特藍瓷,從顏色的演化,從平面到立體技術的突破。沿階而上,最頂層是一幅如清明上河圖的青花瓷磚畫,二十三公尺長呈現大地震前的里斯本市容。屏息的一刻。

從故宮的青花瓷,到葡萄牙的磁磚博物館,說一個故事。我們習以為常的瓷器,走入它的身世,開啟的是一個波瀾壯闊世紀。

18 01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