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新華社
在莫高窟第55窟內,文保工作者對現場模擬試塊進行對比測試。圖/新華社
莫高窟第17窟藏經洞。圖/新華社
遊客遊覽甘肅敦煌莫高窟。圖/新華社
遊客在敦煌體驗「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圖/新華社
文/記者任延昕、張玉潔
今年是藏經洞發現一百二十五周年,透過數位科技的發展,9900多卷經文、60700幅圖像、840萬字識別文本——無論身處何處,只要輕點滑鼠,就能透過「數位藏經洞」數據庫平台穿越時空,觸摸千年文明。
二十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意外發現。以敦煌石窟、藏經洞出土文物、敦煌史地等為研究對象的敦煌學逐漸形成,成為一門舉世矚目的國際顯學。
今年是藏經洞發現一百二十五周年。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敦煌文物事業快速發展。大陸研究者以開放之姿團結全球學者共探「人類敦煌」,推動敦煌學在世界範圍內「共興」。
出土文獻包羅萬象
一九○○年六月,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圓籙在清掃積沙時,叩開了千年洞窟之門,七萬餘件從公元四世紀到十一世紀的文物重現天日。
千百年來,絲綢之路興盛繁榮,敦煌文化內涵豐富、包羅萬象。藏經洞出土文物中既有文獻,也有絹畫、法器等。文獻內容既包含天文曆法、醫藥處方、星圖算書、宗教典籍,也有商業契約、詩詞歌賦、識字讀本,兼有古藏文、粟特文、于闐文等非漢文文獻。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曾稱藏經洞出土文獻「方面異常廣泛,內容無限豐富」,是古代社會文化的原始紀錄,反映了古代社會多方面的真實面貌,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寶藏。
一九四四年,莫高窟的第一個保護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在大漠中建立,加大了對敦煌文化保護研究的支持力度。
以常書鴻先生為代表的敦煌學人,滿懷赤子之心,毅然放棄優渥生活,奔赴大漠。段文杰、樊錦詩等一代代「接棒者」接續保護文物、埋頭研究。
改革開放後,大陸敦煌學快速發展。《敦煌研究》等學術刊物陸續創刊;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相繼成立敦煌學研究機構;敦煌學研究範圍從過去以敦煌藝術臨摹為主,拓展到石窟考古、石窟藝術、石窟圖像、敦煌文獻、歷史地理、民族宗教等多學科和領域。
經過不懈努力,大陸學者現已在石窟考古分期、文獻整理校錄、歷史社會研究、藝術史論、文物保護科技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例如,雖然敦煌遺珍散落各地,但全球敦煌文獻圖版及釋文的整理編寫工作基本都由中國人完成,這為敦煌學研究向縱深發展夯實了基礎。
「無論你是哪國人,做敦煌學研究都得讀圖版。這個是基礎、是標準,也是我們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標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名譽會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郝春文說。
「過去,我們主要研究敦煌文化『是什麼』、『有什麼』,現在基本搞清了;但在敦煌文化『為什麼』上,還有很多空間可以研究。」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說。
數位平台穿越時空
近年來,敦煌研究院積極推進「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位化復原項目」。在國際敦煌項目(IDP)的基礎上,該項目聯合英、法、匈牙利等多國機構共同參與建設。今年五月,「數位藏經洞」數據庫平台對外發布,實現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在數位世界的「重聚」。
該平台整合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錄、珍貴圖像,並納入海量國內外敦煌學研究成果,同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經卷文字自動識別,具備圖像拼接、圖像綴合、知識圖譜構建、全文檢索等多項功能。
九千九百多卷經文、六萬零七百幅圖像、八百四十萬字識別文本——無論身處何處,只要輕點滑鼠,就能通過「數位藏經洞」數據庫平台穿越時空,觸摸千年文明。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表示,敦煌學從誕生那天開始,就不僅僅是書齋中的學問,更是走向世界的學問。它所記載的歷史文明的碰撞、文獻產生和流散的過程,以及全世界學者的走訪調查與相互交流的研究成果,都具有世界性。
敦煌研究院敦煌學信息中心主任宋焰朋介紹,二○一七年以來,他們先後開設了「從巴米揚到敦煌」、「從波斯波利斯到敦煌」、「從撒馬爾罕到敦煌」等系列研究班,持續探究敦煌與絲綢之路的聯繫。相關研究不僅發現了不同文明數千年間的遙相呼應,更增進了海內外學者的交流互動。
透過聯合學術攻關、舉辦國際學術會議、人員培訓等方式,敦煌學成為聯繫國際學術界的重要紐帶之一。「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像敦煌這樣集合如此多元化的文化和歷史,這些資料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幫助我們理解過往和當下,以及全球化未來的可能性。」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漢學家史瀚文說。
如今的敦煌,承載著世界的目光。超越國家、民族、地域界限的敦煌文化,正在為世界文明進步提供深厚滋養。敦煌學也正以煌煌大觀之態綻放新顏。
數位技術續寫文化新篇
在敦煌,人們把去莫高窟叫「上山」,回市區叫「進城」。每天早上九點,由敦煌市區開來的通勤車停在莫高窟窟區門口。車上走下的人裡,不乏「九五後」、「○○後」的年輕身影。
他們中既有臨摹莫高窟壁畫和彩塑的藝術家,也有為壁畫「治病」的修復師,還有利用數位化技術保護洞窟的程序員。這些年輕人正在成為敦煌學研究的新生力量。
青年學者初露鋒芒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表示,當前大陸各大高校,敦煌學專業人才規模逐漸擴大,研究領域從以前的歷史文獻學逐漸向考古學、宗教學、文學、文字學、藝術史等領域拓展,不少青年學者已在各自領域初露鋒芒。
敦煌研究院與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聯合培養的「九五後」博士後方璐所研究的西夏文是敦煌文獻研究中的難點之一,也是破譯古代文明交流的關鍵密碼。「我希望用所學知識為敦煌研究貢獻青春力量。」她說。
在莫高窟附近的「尋境敦煌」數位展廳,觀眾只要戴上VR設備,便能抬頭看見莫高窟第二八五窟的絢麗藻井。
依託敦煌學豐厚的研究成果,「尋境敦煌」利用VR虛擬現實、3D建模、遊戲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動態光照等新技術,讓遊客能夠零距離觀賞壁畫、全方位探索洞窟細節。
負責該項目的是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保護團隊。據介紹,這個團隊主要由「八○後」和「九○後」組成,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占六成左右。
大眾走進敦煌世界
一九八○年代起,敦煌研究院開始了數位化保護的探索,以期實現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續利用。九年前,集納海量數據資源的「數位敦煌」資源庫上線,首次向全球免費共享三十個敦煌石窟的高清圖像和全景漫遊,莫高窟變得不再遙遠。
近年來,「雲遊敦煌」小程序、敦煌「數位人」伽瑤、「數位藏經洞」等各類基於文物數位化的成果持續湧現,敦煌學的研究成果以更年輕化的形態走入公眾視野。
截至目前,「數位敦煌」資源庫訪問量已突破二千三百萬人次,訪問用戶遍布全球七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用戶行為數據和互動反饋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方向,也助推敦煌學從學術圈「破圈」走向更廣大的公共知識領域。
「最終目的是實現共享,推動敦煌學研究。」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研究所副所長丁曉宏說,當大眾走進敦煌的世界,當更多人能夠接觸、理解、熱愛敦煌文化時,這門學問也就獲得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感謝您對本站的支持,歡迎您加入成為會員,請您詳細閱讀本會員條款,本會員條款訂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會員及提供服務者之利益,並構成使用者與會員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契約,使用者勾選下列「同意」欄,完成註冊手續、或開始使用會員服務時,即視為已知悉、並完全同意本使用條款的所有約定:
會員保管密碼及通知的義務
會員帳號及密碼,不能重複登錄。
會員應該妥善保管密碼,不可以將密碼洩露或提供給其他人知道或使用;以同一個會員帳號和密碼進入後所進行的所有行為,都將被認為是該會員本人和密碼持有人的行為。
會員註冊時必須填寫確實之個人資料,若發現有不實登錄時,得以暫停或終止其會員資格,若違反中華民國相關法律,亦將依法追究。
會員如果發現或懷疑有第三人使用其會員帳號或密碼,應該立即通知,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
會員的隱私權保障
除了以下四點情況:
基於法律之規定。
受司法機關或其他有權機關基於法定程序之要求。
在緊急情況下為維護其他會員或第三人之人身安全。
會員透過與商家購物、兌換贈品,因而產生的金流、物流必要資訊。
對於會員所登錄或留存之個人資料,在未獲得會員同意以前,絕不對外揭露會員之姓名、地址、信用卡卡號、電子郵件地址及其他依法受保護之個人資料。 同時為提供行銷、市場分析、統計或研究、或為提供會員個人化服務或加值服務之目的,會員同意、或策略合作夥伴,得記錄、保存、並利用會員在本網站所留存或產生之資料及記錄,同時在不揭露各該資料之情形下得公開或使用統計資料。
智慧財產權
網站上之所有著作及資料,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營業秘密、其他智慧財產權、所有權或其他權利,均為或其原始著作人所有,除事先經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外,會員不得擅自重製、傳輸、改作、編輯或以其他任何形式、基於任何目的加以使用,否則應負法律責任。
個別條款之效力
本約定之任何條款之全部或一部份無效時,不影響其他約定之效力。
準據法及管轄法院
對於會員與本公司的權利義務關係,應依網路規範及中華民國法律定之;若產生任何爭議以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網站上的任何聲明、條款如有未盡完善之處,將以最大誠意,依誠實信用、平等互惠原則,共商解決之道。
會員身份終止與通知的義務
具有更改各項服務內容或終止任一會員帳戶服務之權利,同時將以電子郵件通知會員。以目前一般認為合理之方式及技術維護本網站系統之正常運作;但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其他非可歸責於之事由、或非所得控制之事由而致資訊顯示不正確、或遭偽造、竄改、刪除或擷取、或致系統中斷或不能正常運作時,對於因此所生之損害,不負賠償或補償之責任。
若會員決定終止會員資格,請直接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通知我們,我們會儘快註銷您的會員資料,並以電子郵件告知。
會員有通知取消會員資格之義務,並自停止會員身份日起(以電子郵件發出日期為準),喪失所有所提供之優惠及權益。
為避免惡意情事發生致使會員應享權益損失,當會員通知停止會員身份時,本公司將再次以電話確認無誤後,再進行註銷會員資格。
會員個人資料使用同意聲明條款
茲本人同意提供個人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姓名、性別、生日、電話、地址、e-mail及消費相關資料,下稱:「個人資料」)予本公司(下稱:「本公司」),並同意本公司及關係企業或委託之第三人於中華民國境內得為咖啡銷售及相關服務,行銷,消費者及客戶管理與服務,網路購物及其他電子商務服務,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及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所定之業務等目的,蒐集、處理及利用(包括國際傳輸)
本人之個人資料。本人同意個人資料之使用期限,以完成本會員條款所載特定目的之必要期間為準,惟如法律另有規定或許可更長之期間者,不在此限。
本人同意收到優惠及服務訊息。並瞭解如未確實提供完整且正確之個人資料或勾選不同意將無法獲得會員相關之優惠及服務。就所提供之個人資料依法得行使查詢或請求閱覽、請求製給複製本、請求補充或更正、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以及請求刪除之權利。以及若欲行使前揭權利可撥打客服專線。
會員條款
本公司會依據以下條款提供官網相關服務:
會員服務條款
1. 本會員服務條款所稱之「會員」,為依照本站所定之加入會員程序加入完成並通過認證者。
2. 當您使用本站服務時,即表示您同意及遵守本服務條款的規定事項及相關法律之規定。
3. 本站保留有審核加入會員資格之權利,另外已加入會員者,本站亦保留有解除其會員資格之權利。
4. 本會員服務條款之修訂,適用於所有會員,當本站修訂本服務條款時,將於本站上公告。
二、隱私權保護
尊重並依據本網站「隱私權保護聲明」保護您的隱私(請參閱「隱私權保護聲明」條款)。
三、會員
1. 使用本站所提供之會員服務時,於加入會員時所登錄之帳號及密碼使用之。
2. 會員須善盡帳號及密碼的使用與管理之責任。對於使用該會員之帳號及密碼(無關於會員本身或其他人)利用本站服務所造成或衍生之所有行為及結果,會員須自行負擔全部責任。
3. 會員之帳號及密碼遺失,或發現無故遭第三者盜用時,應立即通知本站連絡掛失,因未即時通知,導致本站無法有效防止及修改時,所造成的所有損失,會員應自負全責。
4. 每次結束使用本服務,執行會員之登出並關閉視窗,以確保您的會員權益。
5. 盜用第三者會員之帳號及密碼,導致第三者或本公司遭其他第三人或行政機關之調查或追訴時,第三者會員或本公司有權向您請求損害賠償,包括但不限於訴訟費用、律師費及商譽損失等。
四、會員登錄資料
1. 會員登錄資料須提供您本人正確、最新及完整的資料。
2. 會員登錄資料不得有偽造、不實等之情事(ex如個人資料及信用卡資料),一經發現本公司可拒絕其加入會員資格之權利。並得以暫停或終止其會員資格,若違反中華民國相關法律,亦將依法追究。
3. 會員基本資料(ex:住址,電話及其他登錄資料)有變更時,請不定期更新相關個人資料,確保其正確及完整性。若您提供的資料有錯誤或不符等現象,本網站有權暫停或終止您的帳號,並拒絕您繼續使用本服務。
4. 未經會員本人同意,本公司原則上不會將涉及個人隱私之資料開示給第三者,唯資料共用原則...等不在此限(請參閱本站「隱私權保護聲明」相關規定)。
5. 會員應妥善保管密碼,不可將密碼洩露或提供給他人知道或使用;以同一個會員身分證字號和密碼使用本服務所進行的所有行為,都將被認為是該會員本人和密碼持有人的行為。
6. 會員如果發現或懷疑有第三人使用其會員身分證字號或密碼,應該立即通知本公司,採取必要的必要的防範措施。但上述通知不得解釋為本公司對會員負有任何形式之賠償或補償之責任或義務。
五、使用行為
1. 您使用本服務之一切行為必須符合當地或國際相關法令規範;對於使用者的一切行為,您須自行負擔全部責任。
2. 您同意絕不為非法之目的或以非法方式使用本服務,與確實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規及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並保證不得利用本服務從事侵害他人權益或違法之行為。
3. 您於使用本站會員服務時應遵守以下限制:
有損他人人格或商標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內容。
使用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或其他不法之文字。
強烈政治、宗教色彩的偏激言論。
未經本公司許可,不得利用本服務或本網站所提供其他資源,包括但不限於圖文資料庫、編寫製作網頁之軟體等,從事任何商業交易行為,或招攬廣告商或贊助人。
其他違反本站「會員服務條款」的內容。
六、本公司專有權利
1. 本服務所載,或本服務所連結之一切軟體或內容,或本公司之廣告商或合夥人所提供之內容,均受其著作權或其他專有權利或法律所保障。
2. 當您傳輸資料至本公司提供之服務時,您即同意此一資料為全開放性(任何人均可瀏覽)。您授權並許可本公司得以重製、修飾、改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該內容之全部或一部分,及利用該內容製作衍生著作。衍生著作之著作權悉歸本公司所有。
3. 本公司同意除依本使用條款約定,將前述您的資料及衍生著作置於本網站供網路使用者瀏覽,以及本公司所屬相關媒體外,絕不非法轉供其他直接營利目的或侵害您的權利之使用。
4. 所有網頁之頁面出現之廣告看板與活動訊息,所有權及經營權均為本公司所有,使用者除事先取得本公司同意外,不得自行使用所有訊息。
5. 會員同意並授權本網站,得為提供個人化服務或相關加值服務之目的,提供所需之會員資料給合作單位(第三者)做約定範圍內之運用,如會員不同意將其資料列於合作單位(第三者)產品或服務名單內,可通知本網站於名單中刪除其資料,並同時放棄其本網站以外之購物優惠或獲獎權利。
6. 同時為提供行銷、市場分析、統計或研究、或為提供會員個人化服務或加值服務之目的,會員同意本公司、或本公司之策略合作夥伴,得記錄、保存、並利用會員在本網站所留存或產生之資料及記錄,同時在不揭露各該資料之情形下得公開或使用統計資料。
7. 對於會員所登錄之個人資料,會員同意本網站得於合理之範圍內蒐集、處理、保存、傳遞及使用該等資料,以提供使用者其他資訊或服務、或作成會員統計資料、或進行關於網路行為之調查或行銷研究。
七、終止授權
您使用本服務之行為若有任何違反法令或本使用條款或危害本網站或第三者權益之虞時,本公司有權不經告知您,立即暫時或永久終止您使用本服務之授權。
八、修改權
1. 當您開始使用本服務時,即表示您已充分閱讀、瞭解與同意接受本條款之內容。
本公司有權於任何時間修改與變更本條款之內容,並將不個別通知會員,建議您定期查閱本服務條款。如您於本條款修改與變更後仍繼續使用本服務,則視為您已閱讀、瞭解與同意接受本條款修改或變更。
2. 本公司有權暫時或永久修改或中止提供本服務給您,您不得因此要求任何賠償。
九、會員身份終止與本公司通知之義務:
1. 本公司具有更改各項服務內容或終止任一會員帳戶服務之權利。
2. 若會員決定終止本公司會員資格,可直接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通知本公司或是由本公司所提供之機制進行取消,本公司將儘快註銷您的會員資料。
3. 會員有通知取消本公司會員資格之義務,並自停止本公司會員身份之日起(以本公司電子郵件發出日期為準),喪失所有本服務所提供之優惠及權益。
4. 為避免惡意情事發生致使會員應享權益損失,當會員通知本公司停止會員身份時,本公司將再次以電子郵件確認無誤後,再進行註銷會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