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請說國語?!」特展 聚焦台灣語言政策演變

「請說國語?!」特展 聚焦台灣語言政策演變

丹耐夫.正若分享他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國語運動,以及他找回母語的歷程,並以鼻笛演奏帶來祝福,期望大家能憶起自己的母語文化,為傳統注入活水泉源。圖/人權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新北報導】台灣從日治時期至1987年解嚴前,語言發展受到教育、政策、法規等的多重管控,讓母語的保存及發展受到極大的挑戰。國家人權博物館即(12/23)日起推出「〝請說國語?!〞戰後語言政策與人權議題」特展,透過六大單元,聚焦台灣語言政策的演變,並呈現母語保存和語言平權的重要價值。

典禮上,台灣唸歌歌仔先周定邦以唸歌表演,講述台灣過去在日治時期及威權統治時期兩次國語運動政策對於本土語言文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出身自屏東瑪家部落、為排灣族代表性歌謠創作者丹耐夫‧正若則分享國語政策對於原住民族群文化的傳承所造成的危機,並以鼻笛吹奏帶來排灣族最深層的祝福,期許大家憶起自身的語言文化傳統,為活化傳統而努力。

調查研究團隊代表徐國明致詞時表示,過去的語言政策透過控制日常語言的文化作為,樹立國語的權威性,打壓其他族群的語言,影響今日世代之間語言傳承的問題。而戰後迄今幾個重大歷史事件,例如二二八事件、戒嚴令的頒布,都會影響政府的政策,「回顧語言政策,等於回顧台灣的歷史。」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表示,過往的國語政策造成台灣語言文化的流失及失去自我的主體性。語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建立族群認同的重要途徑。他期許社會各界必須積極保存復振母語、方言,讓語言所承載的不同族群的生命故事、歷史記憶與生活智慧,能更精采、韌性、有生命力的永續傳承下去。

展覽分為六大單元,橫跨日治時期的日語推行、戰後「國語」政策的獨尊,以及當代推動多元國家語言保存與傳承的努力,涵蓋「日治時期國語運動」、「在學校說國語,學ㄅㄆㄇㄈ」、「受到語言政策壓迫的白恐政治受難者」、「『母語』被禁的日常」、「我的語言日常」、「社會運動帶動母語保存文化」及「大家一起保護母語」等豐富的內容,透過場景重現、實體文物及影音互動體驗等生動有趣的展示手法,引發民眾共鳴。

24 12 2024

Email: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

Tel:+886-2-8787-7828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

Design by BLC

人間福報官網
學生園地
班級登入